有的孩子一直处在高压高控的教育方式下,生活被严密监控,每一个行为都被评判和纠正时,他的内心就会持续处于紧张状态。
这种情境下孩子不是为自己学,而是为满足父母的期待,他内在的学习动力会逐渐被耗竭。
有的孩子对自己要求很高,定了很高的目标,当现实与期望差距过大时,他就会陷入自我怀疑。
尤其是那些小学初中成绩优异的孩子,进入重点高中后,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容易因为几次考试失利而陷入完美主义危机,产生强烈的挫败感。
还有的孩子对他人评价过度敏感,下意识认为自己在被负面评价,总认为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这种内耗导致他无法专注于学习。
那如何帮孩子走出内耗呢?跟着江苏招生考试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多倾听
多尝试问孩子:最近发生了什么让你感到压力的事?而不是说“你为什么又偷懒?”
这种接纳性的沟通方式,能帮助孩子打开内心。
当孩子的压力和情绪被看见了,就能帮助他释放这些负能量;倾诉本身就是一个解压的过程。
很多孩子不愿意跟父母说话,是因为得不到理解,一开口换来的就是家长的说教唠叨和大道理;久而久之,孩子就关上了心门。
如果父母能听出孩子话语背后的情绪,就能进入到孩子的内心世界,真正理解孩子,沟通也会很顺畅。
孩子也能把父母当成很重到的人生导师,遇到问题也会求助父母,而不是独自一人承受。
2、发现孩子学习之外的闪光点
不少孩子把学习成绩和自我价值绑定在一起了,觉得自己成绩下降了或者一次没考好,就深受打击,开始怀疑和否定自己。
单一的价值评判标准让孩子活得小心翼翼,唯恐自己考不好。一方面担心自己学习不好,另一方面又无力行动,或者付出努力看不到成效就放弃。
孩子尚年轻,看不到人是多维度的,除了成绩和分数之外,他还有很多高贵的闪光点,可能在艺术、体育或技术领域有特长,也有可能是善良、有责任心等美好的品质。
这种多元评价体系能帮孩子建立自信,抵御内耗。
3、设定合理的目标
当孩子发现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拿不到理想的成绩时,就容易自暴自弃,产生“努力无用”的想法,形成习得性无助。
目标是死的,人是活的,饭要一口一口吃,可以引导孩子调整目标。
根据孩子当前实际的能力,设定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把大任务拆解成小步骤,让孩子在实现每个小目标时获得成就感,逐步重建自信。
当孩子逐渐积累了“我能做到”的信心,他的内在也会越来越有力量,对学习也越来越有掌控感,从而能勇敢面对而不是逃避。
4、教孩子情绪管理技巧
孩子的内耗如果长期得不到梳理,一直积压在心里,可能会引起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有情绪是正常的,我们要做的不是去消灭情绪,而是看见和允许孩子有情绪。
有的家长看见闷闷不乐,会说:别想了,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一句话就把孩子的情绪堵回去了。
帮助孩子识别和表达情绪,而不是压抑情绪,一些简单的情绪调节方法,比如深呼吸、正念冥想等;还可以鼓励孩子通过运动、画画、写日记等方式来释放压力。
5、鼓励孩子社交
良好的同伴关系是抵御内耗的重要屏障,朋友不在多,一两个交心的朋友就足以给到孩子情感支持和归属感。
鼓励孩子多跟同龄人相处,可能他会发现困扰自己的问题,同样也让朋友或同学烦恼;这种压力的普遍性,能让孩子有归属感,降低负面情绪水平。
青春期的孩子经常有很多内耗,父母多一些理解和耐心,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就能帮孩子清除很多杂念,从而能专注于学习和自身发展。
为助力新一届高中生及家长及时了解最新的高考资讯、综评、强基等升学途径、志愿干货、学习技巧、复习资料、各地模考试卷等信息,我们给大家建立了【招考网】江苏高考交流群。
欢迎添加苏小招微信(sxz028),发送:高考年份(如:2028高考),加入高考交流群,为孩子高考助力!

注: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由江苏招生考试网团队(微信公众号:jszkwx)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