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三的孩子来说,手机问题更显得尤为突出。但如此爱玩手机,肯定不是到了高三才爱玩的,这个问题应该是很早就出现了。
只是到了高三,父母的心紧迫起来了。家长都在想怎么让孩子放下手机,全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都想寻找戒手机的“特效药”,可是这个世界上哪有什么“特效药”呢。
我们唯有从源头上寻找孩子爱上手机的原因,用爱和理解填补他的内心缺口,才能帮他主动放下手机,投入到学习中去。
孩子“沉迷手机”背后的几点原因:
1、内在成就感的缺失:手机是“逃避现实的避风港”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玩手机才成绩差”,却颠倒了因果。恰恰是学习上的挫败感,让孩子逃向了手机。
高三的知识点难度升级,考试频率增加,当孩子反复遭遇解题瓶颈、成绩波动,努力却看不到回报时,内心会充满无力感。
而手机世界里,打一局游戏就能获得胜利勋章,发一条动态就能收到点赞,刷短视频就能即时获得快乐。
心理学上有个“即时满足效应”,人天生倾向于追求快速反馈的愉悦。
当现实中的努力需要漫长等待才能看到结果,而手机能立刻填补空虚时,孩子自然会选择后者。
2、归属感的缺失:手机是“心灵的临时港湾”
沉迷手机的孩子,内心往往藏着不安与孤独。
高三的孩子看似独立,实则对家庭安全感的需求极强。
如果父母常因琐事争吵、冷战,或是忙于工作忽略了陪伴。
孩子会觉得自己在家庭中“无足轻重”,感受不到温暖与接纳。
这时,手机就成了他的“情感寄托”。
游戏里的队友会并肩作战,社交软件里的朋友会认真倾听,虚拟世界的连接填补了现实中的情感空白。
心理学研究表明,归属感是人类的核心心理需求之一。
当家庭无法提供稳定的情感支撑,孩子就会向外寻求替代的“连接感”,而手机恰好提供了这种低成本的陪伴。
3、胜任感的缺失:手机是“找回自信的小舞台”
高三的竞争压力容易让孩子陷入自我否定:“我是不是不够聪明?”
“我肯定考不上理想的大学”。
当孩子在学习中反复受挫,逐渐丧失自信时,手机就成了他重建“自我价值”的地方。
在手机里,他可以是游戏里的“大神”,是兴趣社群里的“达人”,是被网友认可的“分享者”。
这些身份让他感受到“我能行”,这种胜任感是现实中难以获得的。
其实孩子沉迷手机不是“错”,而是他在向我们发出的“求助信号”。
作为父母,我们不能一味指责抱怨,应该想办法帮助他。
让他从虚拟的世界里走出来,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试试。
1、用陪伴补“爱”:打造温暖的家庭氛围
孩子缺归属感,就用稳定的家庭氛围滋养他。
父母之间少一些争吵冷战,多一些温馨互动。
可以和孩子一起聊聊感兴趣的话题,比如足球、音乐、喜欢的书籍等等。
周末抽时间陪他做一件小事,哪怕是一起做饭、看一场电影。
当孩子感受到“无论我成绩如何,爸妈都爱我”,家庭就会成为他最坚实的后盾。
这种安全感会让他不再依赖虚拟世界的陪伴,敢于直面学习中的困难。
2、用鼓励补“自信”:捕捉孩子的每一个小进步
胜任感的缺失需要用“小成功”来填补。
不必只盯着成绩,孩子做题时攻克一道难题、主动整理书桌、甚至只是按时起床,都值得及时肯定。
比如“这道题你钻研了半小时就解出来,太有毅力了”
“你主动收拾房间,越来越有责任感了”。
这些具体的表扬会让孩子意识到:“我在现实中也能做得很好”。
心理学中的“强化理论”告诉我们,正向反馈会不断激励孩子重复积极行为。
逐渐从学习中找回自信,打破沉迷的恶性循环。
3、用倾听补“情绪出口”:做孩子的“情绪容器”
高三的压力的需要宣泄的出口,别让孩子把负面情绪憋在心里。
当孩子抱怨“学习好累”“考试好难”时,别急着反驳“别人都能坚持,你怎么不行”。
而是耐心倾听:“妈妈知道你现在很辛苦,愿意和我说说具体遇到什么难题了吗?”
接纳孩子的焦虑、委屈和沮丧,让他尽情吐槽。
4、用兴趣补“价值感”:帮孩子找到除手机外的热爱
除了学习和手机,让他做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比如画画、弹琴、跑步、拼乐高都好。
当孩子沉浸在兴趣中时,会获得专注的快乐和成就感,这种快乐比手机带来的短暂愉悦更持久。
兴趣不仅能转移注意力,还能让孩子明白:“我除了学习,还有其他闪光点”。
这种多元的自我认知,会减少他对手机的依赖,也能缓解高三学习的枯燥感,让生活更有色彩。
5、用正向暗示补“动力”:帮孩子重建“我能行”的信念
高三的孩子容易被负面自我对话困住,爸爸妈妈的正向暗示能帮他重塑心态。
少一些“你怎么又玩手机”的指责,多一些“妈妈相信你能合理安排时间”的鼓励。
6、青春期的孩子格外在意同伴的认可
可以鼓励孩子多和班上自律、积极的同学交往,一起讨论学习问题。
当孩子看到身边人都在为目标努力,会自然受到感染;
而同伴的鼓励和支持,也会让他更有勇气面对挑战。
其实爸爸妈妈也可以成为孩子的“战友”,比如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
让他感受到“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这种积极的情感链接,会让他更愿意投入现实生活,远离虚拟世界的诱惑。
愿我们每一位高三家长都能以平和的心态,陪孩子走过这段特殊的旅程;愿我们的孩子都能在爱与理解中,放下内心的迷茫与依赖,带着勇气和力量,奔赴属于自己的光明未来。
为助力新一届高中生及家长及时了解最新的高考资讯、综评、强基等升学途径、志愿干货、学习技巧、复习资料、各地模考试卷等信息,我们给大家建立了【招考网】江苏高考交流群。
欢迎添加苏小招微信(sxz028),发送:高考年份(如:2026高考),加入高考交流群,为孩子高考助力!

注: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由江苏招生考试网团队(微信公众号:jszkwx)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