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高中三年,出色的父母都是这样陪伴孩子!

普通高考高考复习家长帮   Ι  2025年11月13日
1318
摘要:孩子的高中三年,是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这三年里,父母的作用举足轻重。那么,怎么才能做到高质量陪伴呢?今天咱们从高中父母的角色定位谈起!

孩子的高中三年,是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这三年里,父母的作用举足轻重。那么,怎么才能做到高质量陪伴呢?今天咱们从高中父母的角色定位谈起!

一、退位做“学习策略参谋”

有些父母认为“陪伴孩子成长”就是全程紧盯、随时纠错,却不知高中知识早已超出了多数家长的能力范围。

如果强行干预,不但没有效果,而且会徒增焦虑,甚至造成亲子关系的激化。

1、提供解决问题途径

不催“还不赶快去刷题”,而是问“最近的学习来看,哪类知识知有需要突破?”带孩子学会做复盘总结。

面对月考失利,不指责“怎么又粗心了”,而是说“我们来看看问题在哪里,是知识点盲区?计算失误?还是考试时间分配问题?”,陪孩子一起画“错题类型分布图”。

高中孩子需要学会的是分析、总结的能力。

家长的价值是提供解决问题的工具,帮孩子看清能力与问题的成因,而不是直接替孩子跨过难关。

2、资源调配者

发现孩子数学科比较薄弱,及时联系有经验的老师点拨;

听孩子抱怨作文提不上来,帮孩子推荐几本名著、建立作文素材库;

面对选考或者志愿迷茫,教他用“优势、劣势、机会、挑战”的思路梳理选项,陪他看几所大学的公开课片段,感受专业真实场景。

提供资源是为了让孩子选择有方向,而非替他做决定。

二、始终做“陪伴型朋友”

有些家长误以为做孩子的朋友就是要事事迎合,导致不敢触碰孩子的情绪点,处处小心翼翼。明明要跟孩子聊几句,又话不投机半句多,最终流于形式化的“尬聊”。

朋友的核心,是“看见情绪”和“守住边界”。

1、“倾听”共情

孩子说“班主任偏心,明明我也很努力”,别急着反驳“你不要多想”,先回应“换作是我,肯定也会难受”,先接住情绪,再说“跟我说说,老师是怎么‘偏心’?”

孩子需要的是“情绪出口”,朋友的角色是做“情绪垃圾桶”,而不是“问题审判官”。

2“餐桌话题”

茶余饭后,聊点趣味话题,最近看的纪录片、校园里的新鲜事……

家长来点“暴露脆弱”的分享,如“妈妈今天在单位说错话的尴尬”“以前高中上课偷偷看小说,被班主任发现的糗事”。

这些日常小话题,很容易拉近亲子距离,让你跟孩子跟你成为“无话不谈”的知己。

3、守住边界

不偷翻书包、不看日记、不查手机……

看到孩子闷闷不乐、长时间发呆,递盘切好的水果,问一句“感觉你最近有点累,需要妈妈帮助什么吗?”

孩子和同学打电话时,不刻意旁听,而是递一杯水就离开,事后说“刚才听你笑得很开心,有什么好玩的事吗?”

给予他足够的“尊重”,允许他有秘密,反而更容易成为他“愿意主动分享”的人。

三、做背后“强有力的后盾”

有些家长简单地认为后盾就是管好吃穿,提供生活物质保障,或者兜个底、救个急。那错了!

真正的后盾是托举,是让孩子相信“无论遇到什么,家都是能回来的地方”,这种安全感能塑造孩子内心的稳定与韧性!

1、提供挫折解决方案

孩子模考失利,不慌着说“下次肯定能考好”,而是拿出具体案例,比如“去年那个文科状元,在二模退了100名,后来发现是作文审题出了问题,针对性练了3周就回来了”,陪他一起分析“这次是哪部分丢分需要及时补救”;

孩子被同学群孤立,不说“别理他们”,而是问他“这个圈子对你来说重要吗?”让他知道,值得的关系可以努力修复,不值得的也能坦然离开。

遇到问题,家里永远有“一起想办法”的人。

2、让“支持”超越“成绩”

孩子一到考试就焦虑,不说“考怎么样都无所谓”,更要让他明白,成绩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东西。

带他拜访几个行业的精英人群,让他懂得“人生路很多条,总有路走”,

找到孩子闪光点,多夸夸他,如“像你每天坚持跑步,这种毅力比分数更重要”。

不把成绩当唯一的认可标准,会让孩子确信“一次分数不能定输赢,未来的路很多条”,这种底气能支撑他更从容地面对挑战。

最后我想跟家长朋友们说:高中三年,父母的角色其实是“逐渐退后的引路人”,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

这样的陪伴,才能帮孩子走好眼前的路,也能长好面对未来的本事。

为助力新一届高中生及家长及时了解最新的高考资讯、综评、强基等升学途径、志愿干货、学习技巧、复习资料、各地模考试卷等信息,我们给大家建立了【招考网】江苏高考交流群。

欢迎添加苏小招微信(sxz028),发送:高考年份(如:2026高考),加入高考交流群,为孩子高考助力!

sxz028.jpg

注: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由江苏招生考试网团队(微信公众号:jszkwx)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