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高中三年家长该如何陪伴孩子?家长用积极心理打造幸福家庭!

普通高考高考复习家长帮   Ι  2025年11月11日
1378
摘要:高中三年是一个特殊时期,这个阶段孩子既处于青春期,极其敏感,又处于备考期,情绪紧张。在这个时期,家长应做些什么及应具备哪些积极心理品质呢?

积极心理品质是一个优秀家长必备的品质。通过积极心理学,对家长实施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能够给家长提供长期、稳定的指导,持续地帮助家长获得自身心理品质的完善。家长学会处理亲子关系,能够给予孩子学业期间持续稳定的向阳而生的好影响。高中三年是一个特殊时期,这个阶段孩子既处于青春期,极其敏感,又处于备考期,情绪紧张。在这个时期,家长应做些什么及应具备哪些积极心理品质呢?

家长应担当起家庭教育的责任

家庭作为孩子不可或缺的成长环境,其氛围的和谐程度、家长的素质高低、家庭教育的科学与否等无不与孩子的心理健康紧密相关。

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可见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国外的一项研究调查也发现,在道德判断和价值定向这两个方面,教师与学生的相关性仅为0.03,而家长与孩子的相关性却高达0.55,可见家长对孩子影响的深刻程度。所以,家长心理品质积极与否,与孩子的成长息息相关。

教师要想走上讲堂,首先要有教师资格证书;可是,为人父母却没有这方面的考核与证书。所以,有的人尽管已经为人父母,却不知道如何做父母,更不知道如何做优秀的父母。在孩子成长之路上,家长理应是第一责任人。

从孩子呱呱坠地之后,家长就应当肩负起教育的责任。《三字经》中早就说过,“子不教,父之过。”我们可以延伸一下,“子女不教,父母之过。”可是,有的父母认为,养是父母之事,育则是学校的责任。这一认识上的误区,导致不少家长主动地卸下了应有的担当,让孩子失去了接受家庭教育的过程。谁都期待自己的孩子成人、成才,可是,如果没有让孩子成人、成才的理念与行动,没有家庭优质教育的土壤,这种期待就有可能变成天上浮云,空中楼阁。

家长不但要让孩子成才,更要让孩子成人并具备优秀品质

《大学》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孔子的教学总纲强调:“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在这十二个字中,前九个字都与人格生成有关,后面三个字也不是绝无关系。可见,儒家先师是将修身做人放在第一位的。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此外,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为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那就是: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可见,孩子人格的生成多么重要。有了高尚的人格,就等于为孩子一生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表示:学生没有分数,就过不了今天的高考,但如果只有分数,恐怕也赢不了未来的大考。

由此可见,分数不是教育的全部内容,更不是教育的根本目标。有的家长只看孩子的学习成绩,只关注让孩子考上更好的学校,至于做人如何,这些家长认为那是无关紧要的。但是,如果没有人格这个精神支撑,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是比较严重的问题。其实,再往深处探究一下,这些家长的思想意识、人格、道德本身就有问题。他们不但对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还在言谈举止中对孩子进行了不好的教育。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往往没有从自身寻找原因,没有自责,而是怨天尤人。

好的家庭教育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这样的家庭教育能够给予孩子健全且优秀的人格,助力孩子赢得未来的幸福,并造福国家和社会。当然,孩子的优秀品质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逐渐形成了。

家长要具备仁慈与爱的品质,感悟幸福的真正内涵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可是,他们并不深知幸福的真正内涵,而是根据自己的“幸福标准”让孩子步入“幸福的领地”。比如,家长让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玩好的。这些物质刺激对于孩子来说,也许可以快乐一时,可是它往往是不能持久的,甚至还会走向幸福的反面,令孩子步入物质至上的怪圈。

其实,幸福更多地折射在心理层面。幸福是要快乐的。这个快乐是持久的,甚至是一生的快乐。马丁博士研究表明:幸福指数和物质拥有并不成正比。具有积极心理品质的家长,在满足孩子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后,会更多地让孩子在精神上去追求。为孩子精神成长提供一切可能,从而让孩子不但知道爱自己,更懂得爱他人;有了好的东西自己享用,更要与他人分享;自己成长与发展的时候,更希望帮助别人也成长与发展起来。

家长要具备智慧的品质且坚持终生学习,在家庭中构建一个学习共同体

家长都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可是,一个不学习的家长在有形与无形之中,总会向孩子传递一种负面的消极心理暗示。不妨想一想,一个整天在家里打麻将的家长,让孩子在那里安静地学习,究竟有多大的说服力;一个天天迷恋于电视、手机的家长,让孩子不看电视、手机好好学习,又会在孩子心里产生怎样的影响?

家长作学习者,与学为伴,时间长了,孩子也会受到影响,也就是“学而时习之”了。家长让孩子成长的时候,自己也应当成长。家长希望孩子走向卓越,自己就要力争走向卓越。学习不应当是工作之后就停止的事情,而应当是从摇篮到坟墓的终生大事。家长要做一个终身学习者,在家庭中构建一个学习共同体,做孩子的共同成长者。

总之,绝大多数问题孩子的背后,几乎都有一个有问题的家庭;绝大多数优秀孩子的背后,几乎都有积极心理品质的家长的关注与支持。因此,家长需要将自己作为孩子成长的榜样,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将美德传递给孩子。孩子在这种精神成长中,慢慢地体会“仁者爱人”的美好,感受与人同乐的幸福。让我们塑造家长积极心理品质,探索亲子关系的重建,保障孩子心理和学业的健康发展。

为助力新一届高中生及家长及时了解最新的高考资讯、综评、强基等升学途径、志愿干货、学习技巧、复习资料、各地模考试卷等信息,我们给大家建立了【招考网】江苏高考交流群。

欢迎添加苏小招微信(sxz028),发送:高考年份(如:2026高考),加入高考交流群,为孩子高考助力!

sxz028.jpg

注: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由江苏招生考试网团队(微信公众号:jszkwx)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