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正在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合并潮?
据整理2025年以来高校合并动态,发现在22次高校合并中,湖南高校占据半壁江山,存在11次合并。除此之外,安徽有3次,福建、甘肃、吉林等8省各有1次。

回溯历史,我国曾在1952年、1992年前后发生过两次高校合并浪潮,它们重塑了中国高校发展版图,影响延续至今。近年来,湖南、辽宁、山西等多个省份也相继出台政策,明确支持高校合并与资源整合,相关动态屡见不鲜。这不禁引人思考:第三次高校合并潮,要来了吗?
湖南高校,集体合并
2024年9月,中共湖南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新闻发布会上,湖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夏智伦明确指出:在优化高校布局方面,湖南将着力实施“五个一批”。随后,这一政策于同年11月写入政府文件,湖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湖南省高等院校布局优化实施方案》《湖南省高等院校学科专业优化实施方案》(简称《两优方案》)。

在“五个一批”中,关于高校合并的表述被多次提及:
整合优化一批同质化高校,对学科专业设置同质化严重的高等院校实行合并重组;
整合优化一批师范类院校,推动其他师范专科学校并入当地本科院校或与相关高职高专院校合并重组;
整合优化一批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资源,推动高等院校与相关科研院所协同合作或合并重组等。
自此,湖南全面启动了以高校整合、并入为路径的战略优化工作。
整合优化一批同质化高校
首当其冲的,是那些同质化严重的高校。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位于长沙市星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公立传媒类高职学院,同区域5公里外,便有一所同为艺术类的高校——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地理位置相邻为两校合并提供了天时地利的优势。2025年4月,湖南省自然资源厅提到,两校合并转设为湖南传媒艺术职业大学(暂定名),有利于提升传媒艺术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力,服务文化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是新中国最早设立的商科学校之一;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则紧密对接湖南商务和开放型经济,凸显“外贸+外语”为主的办学特色。这2所高校同为财贸特色高校,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和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整合优化的决策部署,2025年,两校将实行“一校”招生,招生校名为“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与之命运相似的,还有位于株洲的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两校均有铁道部的行业建设背景,合并后将整合优质资源,力争建设成为铁路运输领域的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
整合优化一批师范类院校
在湖南现有的147所高校中,师范院校便有15所,数量位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江苏),高校之间竞争同质化明显,不同院校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上高度相似。联系当前教育生态深刻变革的背景——人口结构剧变导致幼教师资需求大幅缩减,湖南不少师范院校率先走上变革之路,其发展的核心方向是与本地综合高职合并升本。

湖南15所师范院校名单(图源:教育部)
2025年9月,永州市政府听取了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与永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升本有关工作的情况汇报,标志着两校合并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永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护理、现代农业技术、医学影像技术被立项为湖南省楚怡高水平高职专业群,且拥有附属医院等三大实训基地;而永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则在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等师范专业领域底蕴深厚。两所高校的融合将实现学科互补,有望孕育出一所兼具“技术+师范”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同年4月,邵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邓政重点介绍了邵阳职业技术学院与湘中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联合提升办学层次的规划方案,标志着全市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办优办强邵阳教育迈出了坚定的一步。湖南省教育厅回复,将根据全省“十五五”高校设置规划工作的统一部署,做好创建湖南轻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暂定名)的相关指导工作。
在创建本科大学的路上,仅凭其中任何一所学校单独升本,往往因学科力量薄弱、科研能力不足等短板而难以突破发展瓶颈。而两校合并后则可形成“1+1>2”的协同效应,加快升本步伐。
除了湖南,还有别的省吗?
近十年,也有其他省曾提出高校合并的宏观规划。
2017年,辽宁探索省属高校合并重组,拟调减15所省内高校。《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高中等学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到:优化高中等学校布局,有力推进通过合并、兼并等方式重组教育资源,优势互补。支持和鼓励行业学校强强联合,集成优质教育资源。
不过,这一重组合并计划并未覆盖多数高校。成功案例之一是2018年8月,辽宁水利职业学院和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两校合并,组建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合并升级后的学校高度契合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和辽宁及东北振兴产业布局专业人才需求。
2021年,“合并”再次逐渐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热词。
教育部《关于“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明确部署,“有条件的地区可通过新建、分立、资源整合等方式,设置质量高、特色强、规模适度的普通本科高校”。同年8月,山西省教育厅发布通知:“鼓励同一区域办学类型相同或专业重复较多的高等职业学校合并办学。”
在政策支持和多年筹划下,2025年,教育部正式批复同意以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山西旅游职业学院、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山西青年职业学院为基础设立山西文化旅游职业大学,开启山西文旅教育新篇章。
尽管高校合并的消息时有所闻,但真正意义上的高校合并潮,还得回到那个时代——
历史上的两次高校合并潮
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曾经历过两次大规模的高校合并潮:一次是1952年院系调整,另一次是1992年以来的高校合并。

1952年5月,教育部草拟了《全国高等院系调整计划(草案)》,系统提出了调整原则:发展专门学院,首先是工业学院;同时整顿、加强综合大学,裁撤私立大学。经过调整,各综合性大学中的工、农、医、师、财、法等系科分离出来,建立起独立的专门学院,培养了大批各行业急需的专业性人才。
标志性事件之一是“八大工学院”的诞生,即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中工学院(后改名华中理工大学,并入华中科技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西北工学院(现西北工业大学)、成都工学院(后改名成都科技大学,并入四川大学),体现了当时大力发展工业事业的政策导向。与此同时,私立大学退出历史舞台。一些广为熟知的金陵大学、东吴大学、震旦大学等高校被撤销建制。
如果说“专业化发展”是1952年院系调整的重要特性,那么“综合性发展”便是1992年以来高校合并的主旋律。
20世纪90年代,中国高校为优化布局、提升综合实力进行了大规模的院校合并,一些单科性或多科性的专门学院和一些文理性的综合大学,通过合并重新组建为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大学。1992年,扬州工学院、扬州师范学院、江苏农学院、扬州医学院、江苏商业专科学校、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和国家税务局扬州培训中心等7个单位合并组建扬州大学,是此轮高校合并的第一例,被誉为“高校改革的一面旗帜”。
据教育部公布的《1990年以来高校合并情况》,从1990年至2006年,全国高校共经历431次合并,涉及学校超1000所,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并在2000年达到顶峰。浙江大学、吉林大学等一批高校正是在那时成为学科体系完备的“巨无霸”大学。

这场变革深刻地重塑了当今中国大学的格局。高校之间布局更趋合理,学校综合实力逐步增强。
如今,我国高等教育变革步入“后合并时代”,合并步伐逐渐放缓。全国范围内的高校合并潮恐不会出现,高校并入更多是出于存量调整、办学提质、学科优化的目的。
而在合并的“磨合期”,高校也会面临诸如资源分配、管理协调、文化冲突等挑战。高校需明确合并初衷,实现“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学科建设、统一规划”,才能真正实现高校之间的实质性融合,带来教育上的规模经济效应。
注:本文内容来源软科,由江苏招生考试网团队(微信公众号:jszkwx)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