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是我们学习课本知识的起点,它的本质是自学,而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我们上学读书的主要任务之一,在老师的课堂讲解之前,自我学习课本知识,就是一个自学的过程,这在我们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预习的三大好处:
好处一:预习做好了,能大大提高课堂的听课效率
通过预习,发现有些知识我们能理解、有些知识理解不了,那么听课就有目标了:
1.对于能理解的地方,要验证一下自己理解的是否正确;
2.对于自己不能理解的,在老师讲解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就会格外的留心。
预习还有利于做好课堂笔记,只需要记下自己疑问点中的核心词和老师反复强调的核心知识点,可以避免漫无目的的记录课堂笔记。
好处二:预习做好了,能大大提高整体的学习效率
课堂上的听课效率提高了,对接下来的复习、作业、考试等等一些列的学习活动,都会比较顺利,从而节省出时间来,去重点记忆核心知识点、归纳学习老师讲解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好处三:从记忆曲线来说,预习增加了学习的次数,是达到永久记忆的好办法!
预习的三个步骤
步骤一:学习课本原文
在预习的过程中,先把课本原文读一遍,要抓住核心概念,知道这个知识点的背景是什么?描述了什么?有什么用处?怎么用?相关的知识点是什么?如何综合运用?针对核心的公式和公理等,要熟悉它的推导过程,并且,还要牢牢记忆这个知识点的概念和推导过程,因为这是我们作业和考试的最核心的基础知识。
步骤二:分析疑问点
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分析症结在什么地方,如果原因是老的知识点没有掌握,要即时补救;还是想不通,尝试查看老师教学用书、观看网上对应的教学视频,看看是否可以解决问题;学习课本上的例题,在应用知识点的过程中,往往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如果还不行,就记下来,等待老师讲课,看看是否可以解决。
步骤三:简单回顾
合上课本,回顾刚刚预习的内容。多一次记忆的过程,你就向永久记忆课本知识多近了一步。
对于预习的范围,有2个:
一是单元预习,即利用晚自习或周末的时间,基于一个课程单元进行预习;
二是整体预习,即利用假期时间,对下个学期的课程集中预习,并列出提纲,形成一个知识框架。
对于数理化之类的理科科目,重点预习核心概念及推导过程,这是学好数理化的捷径,要突出重点和自己的疑问点。
对于语文、英语之类的文科科目,要能归纳出来一个简单的提纲,包括预习内容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有什么意义。这个简单的提纲呢,要层次分明、清晰,这样就便于理解和记忆。
对于自己偏弱的科目,预习的意义更加重大,原因很简单,你不预习,听课就像听天书,越听不懂,越没有兴趣,如此恶性循环,偏弱的科目只会越来越弱。所以,想要改变拖后腿的科目,就从提高预习的质量做起。
为助力新一届高中生及家长及时了解最新的高考资讯、综评、强基等升学途径、志愿干货、学习技巧、复习资料、各地模考试卷等信息,我们给大家建立了【招考网】江苏高考交流群。
欢迎添加苏小招微信(sxz028),发送:高考年份(如:2028高考),加入高考交流群,为孩子高考助力!

注: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由江苏招生考试网团队(微信公众号:jszkwx)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