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充分理解和爱着的孩子,才有奔赴星辰大海的无穷力量!
最近在后台收到好几位高中妈妈的留言,内容让人心疼:
“我女儿一回家就把自己关在屋里,跟她说话也不耐烦,是不是在学校学坏了?”
“孩子这次月考又退步了,我都没敢说他,他自己就先哭了,我看着又急又难受。”
“我家那个,上学期还是个小话痨,这学期突然像变了个人,沉默寡言的,到底怎么了”……
妈妈们,别急着下判断,也别光顾着焦虑。今天,我想请大家暂时放下家长的视角,我们一起潜入那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我们的孩子,正在经历的高中三年。
这不仅仅是“读书苦”三个字能概括的。这是一种全方位、无死角的“累”,累到超乎我们很多人的想象。
一、身体的累
六点起,十二点睡只是最最普通的中等生的作息,对自己要求更高的睡的会更晚。很多高三的孩子凌晨一点半睡觉,四五点又爬起来继续搞学习,咖啡、能量饮料喝到吐,胃痉挛……
如果你去过高中教室,会发现一个“奇观”,老师刚宣布下课,大片学生瞬间“趴倒”,不是他们不爱玩,是身体开启了强制“待机”模式,急需补充透支的精力。
一天十几个小时,他们被“封印”在小小的课桌前。我们坐一天办公室都腰酸背痛,而他们,除了上厕所和短暂的课间,几乎没有活动时间。眼镜的厚度在增加,脊椎的弯度在变化,青春的活力被一张张试卷暂时“没收”。
所以,当周末孩子休息,一觉睡到中午时,请别再念叨他“懒”,非要让他起来学一点。他不是懒,他只是在为下一周的战斗,拼命“充电”。
二、大脑的累
身体的累,睡一觉或许能缓解。但大脑的累,是另一种维度的消耗。
高中知识的难度和密度,和我们当年早就不可同日而语。他们的大脑,就像一部同时打开了几十个标签页和复杂程序的电脑:
数学的函数还没理清,物理的电磁场又扑面而来;语文的古文要背诵,英语的长难句要分析;化学的方程式要配平,历史的时间轴要串联……这还只是课堂内容。还有做不完的作业、刷不完的真题、应付不完的周考、月考、模拟考。
我们成年人处理多任务时会烦躁、会出错,而他们,每天都在这样的高压下。所以,当他们偶尔回家跟你抱怨“妈,我脑子要炸了”,请相信,这不是孩子在矫情,这是真实的生理感受。
三、心理的累
如果说身体和大脑的累是“明枪”,那么心理的累,就是最伤人的“暗箭”。这也是最容易被我们忽视,却最致命的一种累。
教室里的排名榜,老师口中的升学率,同学间不经意的分数讨论,甚至我们家长一句无心的“隔壁家孩子……”,都像一块块巨石,压在他们心上。看着别人的成绩都在进步,自己却还是没有突破的时候,超级焦虑的那种心累真的很折磨人。这种“输不起”的恐惧,远比题目本身更折磨人。
很多孩子,他们其实非常懂事。他们知道父母的付出,理解老师的辛苦。所以,他们选择把压力内化:
“爸妈这么辛苦,我不能让他们失望”、“同学们都在努力,我要是说累,显得太矫情了”、“老师已经讲得很清楚了,我再问会不会显得我很笨?”……
于是,焦虑、自我怀疑、挫败感……所有这些负面情绪,他们通通自己消化。回家后的沉默、房门后的叹息,甚至偶尔的暴躁和眼泪,都不是针对我们,那是他们内心风暴泄漏出来的一丝信号。
四、家长能做的不只是心疼
看到这里,您是不是已经在默默地揪心?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成为孩子最坚实的后盾,而不是无形中的压力源?
我们要做的,是让孩子回到家,能暂时从“战场”上撤下来,喘口气、疗疗伤。家,应该是充电站,而不是第二个教室。当他情绪烦躁时,允许他有一定的情绪宣泄空间。
最重要的,除了照顾好孩子,也要照顾好我们自己。妈妈的情绪,是家庭的定海神针,爸爸是家里的精神灯塔。我们焦虑,孩子会加倍焦虑。我们从容,孩子才能找到安心的节奏。
当我们自己心态平和,情绪稳定时,我们给出的理解和支持,才是最有力量的。我们才能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避风港。
我们的孩子,正处在人生中最辛苦、最拼搏也最脆弱的阶段之一。没有谁的优秀是毫不费力的,所有的云淡风轻,都是咬碎了牙往肚子里咽。
他们累,是真的累。那种累,是嵌入青春骨血里,一段无法绕行的跋涉。所以,请再多一些理解,多一些“看见”。看见他们沉默背后的挣扎,看见他们暴躁下面的无助,看见他们分数之外的闪光点。
为助力新一届高中生及家长及时了解最新的高考资讯、综评、强基等升学途径、志愿干货、学习技巧、复习资料、各地模考试卷等信息,我们给大家建立了【招考网】江苏高考交流群。
欢迎添加苏小招微信(sxz028),发送:高考年份(如:2028高考),加入高考交流群,为孩子高考助力!

注: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由江苏招生考试网团队(微信公众号:jszkwx)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