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西京大学来了!盘点我国以方位命名的大学!

普通高考高校动态   Ι  2025年11月03日
2057
摘要:在我国,有不少大学以方位命名,比如以华北、东北等地理大区命名的大学,这些“方位大学”特别的命名方式不仅便于公众识别学校的地理位置,也有利于提升学校在特定地区的影响力。

近日,陕西省教育厅发布公示,拟将西京学院更名为西京大学,引发网友热议。

“好家伙,北京大学、南京大学、西京大学,加上日本的东京大学,东南西北四角齐全了。”(其实日本还有一所中京大学)

有同学忙着倡议河南开封“建一所东京大学,才算真四角齐全”。

有同学突发奇想“会不会有人4所大学都读过”,网友立马规划出一条求学路线:先在西京大学读本科,然后到其他3所大学读硕博,博士毕业后申请访问学者或博士后项目。

还有同学热衷于为学校改名:郑州大学改为中京大学,内蒙古大学改为上京大学,东北大学改为盛京大学…(住手,你们不要再改啦~)

西京大学来了!盘点我国以方位命名的大学.png

还有同学忙着盘点以方位命名的大学。

在我国,有不少大学以方位命名,比如以华北、东北等地理大区命名的大学,这些“方位大学”特别的命名方式不仅便于公众识别学校的地理位置,也有利于提升学校在特定地区的影响力。但在2020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高等学校命名暂行办法》,规定高等学校名称中使用地域字段时,不得冠以“华北”“华东”“东北”“西南”等大区及大区变体字样,也意味着直接以大区为学校命名的方案不再可行。

不过,“方位大学”并不一定特指以大区命名的学校,认定依据可能千差万别,小编特别整理出“方位大学”五大派。

“方位大学”五大派,你是哪一派?

第一种古典派——方位大学的“原教旨主义者”们认为,只有校名中有且仅有纯粹方位词的大学才算方位大学,也即有且仅有以下这6所大学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方位大学”:东南大学、东北大学、西南大学、西北大学、中南大学、中北大学。

把方位精神发挥到极致的表现之一,就是哪怕你第一次听说这所大学,但通过校名也能判断出这所大学大致所处的地理位置,具体案例可参考经典发言“东北大学?东北哪所大学?”也有人据此认为东南大学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方位大学,因为她不在大家通常以为的东南——此处特指福建,有一定欺骗性,学校甚至因此挂横幅自证过。

西京大学来了!盘点我国以方位命名的大学2.png

图源:齐鲁晚报2023年06月28日第A04版

第二种现代派主张“抓大放小”,认为在保留核心方位词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加修饰词,以适配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和高校分类发展建设的需要,由此衍伸出了以下这些XX财经、电力、师范、工业、石油、政法、民族、医科、农林等20余所大学。值得一提的是,东南大学、中北大学都是各自方位上的“独苗”。

西京大学来了!盘点我国以方位命名的大学3.png

第三种变格派允许对方位词做适当变格,但不能脱离以方位词定位学校地理位置的核心奥义,比如校名中的方位词可以变格为东方、南方、北方,或者华东、华南、华北、华中,同时对其他非核心的细节则持灵活态度。

典型案例包括:主抓大方向型——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北方民族大学;立足地理大区型——华东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北理工大学,在“华X”的基础还可以考虑进一步变格倒装为“X华”,如东华、西华、南华、北华大学;“地区+方位”型——比如校名中带皖北、豫北、皖南、滇西、鲁东的众多高校。

特别科普2个热知识,根据2025年最新版的普通高校名单:①没有校名带西方的大学;②也没有校名带华西的大学,但有带西华的大学,如西华大学、西华师范大学。

第四种自由派表示,管你什么大学,一切以我感受为主,只要校名带东西南北中,一律看作“方位大学”。哪怕是通过省市名嫁接而形成的方位——比如南京、北京、山东、广东、江西、山西、湖南、湖北——也通通算成“方位大学”。

第五种本质派表示,不管校名带不带方位词,判断“方位大学”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学校地理位置对方位的极致诠释,比如我国最西边的大学喀什大学;全国唯一一所地处热带、毗连深海的海洋大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往北走几步直接能看见俄罗斯的黑河学院;往东往北走都快要出国的佳木斯大学(抚远校区)……

对此,西藏大学狠狠摇头:不对不对都不对,怎么都只看2D?3D还得看我。

西京大学来了!盘点我国以方位命名的大学4.png

没错,佳木斯大学抚远校区就在这个尖尖上

(截图自高德地图)

6所“方位大学”,各有所长

只要你敢想,“方位大学”可以无限多。此处小编仅重点介绍6所纯粹以地理方位命名的“方位大学”。

由东南往东北,从西南至西北,再加上中南中北,6所带“方位词”的大学从校名上将中华大地绕了大半圈。特殊的校名也一度让众多不熟悉它们的网友“迷路”,反复进行一些诸如“东南大学在福建?”“中北大学在哪个省?”的灵魂拷问。但细细了解,这6所高校无论从办学底蕴、学科发展还是社会认可度等方面,都称得上中国高校的“实力派”。

这6所“方位大学”中,唯一一所不是“双一流”的中北大学不容小觑。这所地处山西的“人民兵工第一校”不负盛名,国防底蕴深厚,构建起“兵器+”“仪器+”两大学科群,打造了机械、材料、化工、信息等多个优势学科。2025年初,科技部公布318个完成重组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名单,其中由“双非”高校牵头新建的8个、参与共建的40个中,中北大学牵头建设极限环境光电动态测试技术与仪器全国重点实验室,参与建设宽禁带半导体超越照明材料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为创建“双一流”奠定了坚实基础。

金陵学府,巍巍东南,东南大学123年科教兴国之志不改。数往昔,秉承“以科学名世,以人才报国”的办学理念,这所老牌工科强校诞生了我国第一个新型地学系、第一个商科、第一个算学系,制造出了中国第一个机器人、第一台数字积分机,是中国现代建筑学学科的诞生地,奠定了中国自然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看今日,工科根基扎实的东大,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开展研究,在全球舞台上剑指高峰,通信工程在2024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跻身全球第一,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仪器科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力电子工程亦入围全球前十。

西京大学来了!盘点我国以方位命名的大学5.png

沈水之滨、浑河之畔、南湖之南,坐落着另一所东大。被冠以“东北”之名的东北大学学风淳朴、底蕴深厚。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已连续9年入选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顶尖学科。在钢铁冶金等优势工科领域,东大攻坚克难,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生产难题,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作为我国轧制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不断冲击世界轧制技术高峰,用自主创新成果让“钢铁大国”一步步地向“钢铁强国”逼近。

生于西南、立于西南的西南大学,是全国唯一由农科与师范合校而来的“双一流”大学。一手执鞭、杏坛育人,用诗词为现代人解惑的“国民教授”戴建业、带领学生千里骑行的“网红班主任”兰会云毕业于此,这是全国首批培养免费师范生的大学,十多年来累计招收3万多名免费师范生,居教育部直属的6所师范大学之首。一手执犁、劝课农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甜瓜大王”吴明珠、“蚕桑学泰斗”向仲怀从这里走出,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数十万校友也从这里走向田间地头,走进农村、走近农民、走向农业。

“给她一块化石,她可以对话历史。”在祖国的西北一角,西北大学潜心为学,静默扎根。名副其实的“古墓派”选手,全国科技考古人员超40%、文物保护科班出身人员超过50%、各地考古队队长超过60%皆出自西北大学,一支中亚考古队多次被习近平总书记“点赞”,一铲一铲“挖”出了“清江生物群”“大月氏考古”等标志性成果,成为高校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一张靓丽名片。也被称为“西北高等教育之母”,50年代院系大调整中多个系科并入或组建高校,经济、银行、会计系并入兰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高校也都是从西北大学的院系独立出去而建……

西京大学来了!盘点我国以方位命名的大学6_副本.jpg

依巍巍岳麓,临滔滔湘水,跨湘江两岸的中南大学堪称中部“顶流”。作为我国“最年轻的985”,2000年方由原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与中南工业大学合并组建而成,却凭借在矿科、路科、医科的深厚积淀与探索,为国家啃下过无数技术“硬骨头”。矿冶材料钻探全球前沿,矿业工程、冶金工程在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稳居全球前三,深耕复杂难采金属矿安全高效经济开采、先进粉末冶金材料等研究方向;轨道交通助山河无阻,研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国内唯一的“列车气动性能模拟动模型试验装置”,青藏铁路工地上70%的技术骨干毕业于中南大学;医学先锋为生民立命,素以治学严谨著称的“南湘雅”,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造就汤飞凡、张孝骞、谢少文等数万名优秀人才。

“方位大学”以方位立校,也成为地方高教的一张名片。地方为大学提供土地、政策、经费支持,地方的经济发展影响着大学教育的兴盛,而大学则通过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转化反哺地方,大学的建设也关乎地方的人才和技术支撑——地方与大学共生共长。

随着高等教育建设驶入快车道,大学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牵连也愈加深入,在扎根地域的基础上,更多“方位大学”面向全国甚至放眼全球,在更广阔的尺度上成长为具有影响力的高教标杆。

注:本文内容来源软科,由江苏招生考试网团队(微信公众号:jszkwx)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