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自主审核新增脑机接口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专家论证会在医学院顺利召开。经过充分论证,专家组一致同意天津大学新增设置“脑机接口”一级学科博士点,以推动我国脑机接口领域自主创新与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此次会议标志着天大在脑机接口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上迈上新台阶。

图源:天津大学医学院
近期,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纷纷进行学位点授权论证工作。9月7日,北京大学召开“先进制造与机器人”博士学位授权交叉学科学位点的专家论证会,12日,召开自主设置“资源与环境”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的专家论证会。在进行充分审议过后,两场论证会专家都一致同意学科设置方案,并建议北大进一步整合资源,尽快启动学科培养工作。

图源:北京大学
9月10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发布《关于拟新增区域国别学和技术转移学位授予点的公示》,公示显示,人文社科学部申请拟新增区域国别学博士一级学科学位授予点,经济与管理学院申请拟新增技术转移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经专家论证通过,予以公示。
回首往昔,学位授权体系在时代浪潮中不断演进,而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的设立,无疑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么,究竟什么是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近年来学位点的增撤情况又呈现出怎样的态势?
38所高校,获批自主审核单位
自2018年第一次公布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名单起,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已经走过7个年头,截至目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已先后批准了38所高校成为自主审核单位。

“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顾名思义,是指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具备在授权学科范围内,无需经过国家统一组织的评审,即可自主开展新增博士、硕士学位点审核工作资格的高等学校。
要想成为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根据规定,自主审核单位申请基本条件需在综合办学实力、师资整体水平、总体研究实力等多方面达到国内高校前列。
同时,高等学校制订的新增学位授权点标准,应体现本单位办学水平,必须高于国家同类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的申请基本条件。在成为自主审核单位后,高校也要加强对新增学位授权点的质量管理,对在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和专项评估中出现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被评为“不合格”的、发生严重研究生培养质量或管理问题的、已不再符合自主审核单位申请基本条件的高等学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取消其自主审核资格。
学位点的增撤从统一到自主,标志着高校办学自主权实现了一次关键性跨越。这种“自主”在激发办学活力、提高学科水平、发展交叉学科、形成特色优势、加快创新人才培养、开展高水平研究生教育、提升服务需求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学位点的“加减法”
如果说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制度的建立,标志着国家从“统一管理”走向“分类授权”的转变,那么这一制度真正的意义,并不止于“放权”,而在于“用权”。当“学位授权自主审核权”交给高校后,如何行使、行得好,成为检验自主审核制度能否落地生根的关键。获得学位授权自主审核资格的高校,开始在更广阔的舞台上进行自我校准。
优化高校学科布局
在2018至2023年这六年间,自主审核单位共新增500个学位点,其中26所高校新增学位点不少于10个。从新增学位点层次来看,多数高校更注重博士点(包括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建设,例如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等校新增博士点数量较多。而在专业学位授权类别中,博士和硕士点新增齐头并进,各有110余个新增学位点,其中浙江大学(8个)新增专博点最多,中国人民大学(14个)新增专硕点最多。

作为近年来新增学位点最多的自主审核单位,中山大学根据学科建设总体规划,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通过新增和调整学位授权点,不断优化学科结构。在这六年间,学校新增核科学与技术、测绘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等十余个工学门类学位点。2023年,中山大学组建工学部,统筹三个校区间相同和相近学科的学术标准与学术评价,加强跨学院(系)的合作协同,形成高质量发展合力。今年3月,中山大学校长高松在接受采访时提到,目前全校的工科教师已占专任教师的三分之一,新工科的布局和发展为中大补齐了学科拼图。
当然,结构的调整从来不是单向度的扩张。学位授权点的“增”,体现了高校在新领域的探索能力与布局雄心;但“撤”,同样是一种理性的自我修剪。

在2020至2023年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撤销10个学位点,成为裁撤学位点数量最多的自主审核单位之一。仅2023年一年,便有9个学位点撤销,其中工学门类学位点占了6个。
然而,撤销≠不建了,持续“减法”=更好“加法”。近年来,北航的关注点逐渐转向国家最紧迫、最急需的学科、专业,比如新增人工智能、空天动力科学与技术、无人系统科学与技术博士点,率先申报“低空智能运载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增设工业互联网、应急管理等紧缺学科方向,盯着国家最紧迫的需求精准卡位。目前学校博士点学科占比达95%,形成了空天信融合、理工文医交叉的一流学科生态体系。

图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同为6年间撤销10个学位点的自主审核单位,南京大学强化学科动态调整。学校紧密围绕“四个面向”,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国家安全、化生医药等新兴学科、交叉学科领域科学谋划、提前布局,增列电子信息、资源与环境、生物与医药等博士点,推进学科向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
统筹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建设,南大优先建设医科、工科、交叉学科、社会科学专业学位点,比如增列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材料与化工、出版专博点,持续优化学科结构。2024年,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开展的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工作成效评估中,南京大学获评“成效显著”。
新增与撤销的并行,正说明学科建设的重点已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这也意味着,高校学位授权体系正进入一个更加成熟的动态优化阶段。
呼应国家战略需求
这些学位点的“加减法”,不仅是高校优化学科建设的体现,从更宏观的意义上来讲,这也是高校响应国家战略与产业需求的集中体现。

2018至2023年六年间,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点新增数达15个。另外,人工智能、临床医学、公共卫生、法律、资源与环境、数字经济、药学、材料与化工学位点的新增数也都在10个以上。
作为首批通过自主审核新增电子信息学位点的高校,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依托信息与通信工程、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三个一级学科,立足理工结合、光电兼容的优势,对接信息产业重大需求,推进重大科研项目,突破重大研究成果,并进行交叉、跨界、融合,凝练出了新的学科方向:微纳光电子学、专用光学技术以及社会信息学。
南开大学学科底蕴深厚,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肇始于1922年,培养了“中国物理学之父”吴大猷先生等杰出校友,学院取得了中国第一颗硅单晶、第一个航空摄影数字处理系等重要成果,应用于国家空间站、北斗系统、大气一号卫星等重大工程。南京大学与厦门大学与北大、复旦和吉大举办了我国第一个五校联合半导体专业,时至今日,两校依旧紧跟国家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需求,始终矗立在电子信息前沿阵地。
可以看到,新增与撤销的背后,其实都是高校在重新找到自己的重心。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来说,这样的变化其实正是自主权落地的体现。它们根据自身优势去取舍、去调整,而这些行动都成为“怎样的学科结构,才真正符合学校的发展方向”这一问题的最好回答。
注:本文内容来源软科,由江苏招生考试网团队(微信公众号:jszkwx)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