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作为孩子一生中的重要角色,发挥着重要的助推器作用。高中三年对孩子是一种磨炼,对家长也是一种考验。那么,陪伴高中生,合格的家长是什么样的呢?跟着江苏招生考试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做好节奏守护者,不催不赶
高中生学习任务重、考试频繁,不要去盲目催进度。
总有家长来找我抱怨——
“孩子做题太慢”“别人刷了三本卷他才刷一本”。
其实这种焦虑完全没必要。高中学习最忌“赶工”,基础打扎实最重要,就像盖高楼,地基打不稳,还不断往上盖怎能不塌?
另外,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为了多刷两套题,熬到三更半夜,第二天上课昏昏欲睡,课上的重点、要点都听得一片恍惚,这种顾此失彼的做法并不可取。
我常跟家长说:“不如和孩子约定固定作息,比如晚上11点前睡,早上6点30起,周末可以适当延迟,比逼着他熬夜刷题有用得多。”
心理学研究表明:16-18岁青少年睡眠不足会导致前额叶皮层活跃度下降百分三十左右(这是负责注意力、逻辑思维的关键区域),盲目熬夜其实是在“透支学习力”。
去年有个女生,妈妈总觉得“多学一小时多赚一分”,结果孩子上课犯困,学习效率直线下降,期中考比月考反而掉了近百名。
2、做信息过滤器,不跟风传焦虑
现在家长群里的各种“模拟真题卷”“高考冲刺班”很容易叫人焦虑。其实大多是噱头,真正有价值的并不多。
社会心理学中的“情绪感染效应”指出:
家长的焦虑情绪会通过语气、神态无意识传递给孩子。“怕落后”的焦虑会干扰孩子的专注力,影响孩子的学习心态。
高中学习的主要原则是:紧跟学校主线,信任老师安排。
如果确实是学校师资不够强,或者孩子某个学科相对比较薄弱,需要帮扶一把,一定要选择经过验证的,确保有辅助效果的机构或老师。
我有个学生家长,曾因听说某“金牌押题班”很神,花近万元报20节课,结果课程内容跟学校教学内容明显脱节,孩子不知听哪位老师的好,作业双头赶,搞得疲惫不堪。
后来换成数理化专题课,陪跑老师根据孩子的薄弱点一对一制定计划,随时答疑,不到三个月,数理化三科总分提了80多分。
3、做情绪承接者,不追问不指责
高三孩子情绪往往藏得深,一次没考好,最怕父母说“怎么考这么差”。
孩子表面一声不吭,其实是很在意的,心理压力很大。这时候家长的追问和指责,就像往孩子伤口上撒盐。
妈妈只要递杯牛奶,拍拍肩膀,说上一句“没关系,下次再努力”,或者“你复盘一下近段学习情况,看看哪方面需要我们帮助”。
孩子需要的是安慰,不是说教。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处于负面情绪中时,被理解比被教育更重要。
4、做生活保障员,不搞特殊化
很多家长,一到临近考试阶段,怕孩子太累,熬不住,开始天天炖燕窝、熬人参,
其实,高中生饮食清淡、营养均衡最好:早餐有蛋有奶,午晚餐荤素搭配,外加个水果或一把坚果就足够。
就算进入高三,也要保持家里正常生活节奏:别因为高三就取消全家的散步、周末的轻松聊天,过度紧张反而会让孩子更压抑。
发展心理学中的“环境稳定性原则”指出:青少年在高压阶段更需要熟悉的生活场景。过度改变习惯会打破他们的心理安全感,反而会加重焦虑。
5、做“信任支持者”,不越界不包办
高中孩子了,父母别再天天盯着孩子写作业、查手机,
高中生已经有自己的价值观、追求,有自己的想法和规划,过度监督只会让他们觉得“爸妈不信任我”,反而会产生抵触心理,而且影响沉下心集中精力去学习。
高中孩子的逆反心理其中一部分就源自于孩子的自我保护价值的逆反。
父母的过度的爱,容易越界,变成“包办”“操控”,总想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标准做事,这明显就是干涉和破坏了孩子的生活权利。
可以每周和他聊一次“这周学习还顺利吗?有哪方面需要提升吗?”,从“每天问作业”到“每周聊规划”,让孩子自己确立目标,自己反思、安排复习进度,学会对自己负责,更能激发孩子内驱力。
为助力新一届高中生及家长及时了解最新的高考资讯、综评、强基等升学途径、志愿干货、学习技巧、复习资料、各地模考试卷等信息,我们给大家建立了【招考网】江苏高考交流群。
欢迎添加苏小招微信(sxz028),发送:高考年份(如:2028高考),加入高考交流群,为孩子高考助力!


注: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由江苏招生考试网团队(微信公众号:jszkwx)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