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高中陪读家长必经的3个阶段,你到哪个阶段了?

普通高考高考复习家长帮   Ι  2025年10月29日
2915
摘要:

青春期撞上更年期,一个在等道歉,一个在等感谢!高中陪读家长必经的3个阶段,你到哪个阶段了?跟着江苏招生考试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的焦虑与手忙脚乱

孩子刚上高一,我们和他一样,都是“新生”。环境是新的,课程是新的,竞争的强度和初中相比,也是全新的。这个阶段,我们最常有的心态是“不放心”和“高期待”交织下的焦虑。

我们会不自觉地陷入几个误区:

1、事无巨细的过度操心:从“今天在学校吃了什么”到“这次周考排第几名”,恨不能掌握孩子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试图用全方位的掌控来消除自己内心的不确定感。

2、盲目比较的“泼冷水”:“你看XXX,这次数学又考了满分!”“你初中同学现在在重点高中,听说学得可好了。”我们以为这是激励,但在孩子听来,这全是对他价值的否定。

3、对成绩的“大惊小怪”:孩子一次小测验没考好,我们心里可能已经上演了“高考失利、人生黯淡”的连续剧,情绪立刻写在脸上,让孩子倍感压力。

这个阶段,我们要知道:

信任,是最好的托举:高中知识难度陡增,孩子需要时间和空间去适应。我们要做的,是相信他有能力去面对新挑战,即使会摔跤,那也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我们退后一步,他才能向前一步。

帮助他找到节奏,而不是打乱他的节奏:高一是打基础的阶段,重点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鼓励孩子自己去规划时间,总结错题,我们只在旁边提供建议和支持,而不是强行植入我们以为“正确”的节奏。

高二的博弈与坚守

高二,被很多人称为“疲软期”或“危险期”。孩子们对高中生活已经熟悉,距离高考又尚有一段距离,容易产生倦怠感。

同时,他们的自我意识空前强大,渴望独立,对父母的“权威”开始产生质疑和挑战。这是亲子关系最易出现矛盾的“拉锯战”阶段。

这个阶段,我们面临的挑战是:

1、沟通障碍:孩子回家话变少了,房门关上的时间变长了。我们问什么,都可能只换来“还行”、“没事”、“你别管了”的敷衍。

2、观念的碰撞:对未来的想法、对事物的看法、对休闲娱乐的安排,都可能成为争吵的导火索。我们觉得他“不务正业”,他觉得我们“思想老旧”。

3、成绩的“高原反应”:学习进入深化期,成绩可能停滞不前,孩子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和放弃的念头,我们的鼓励似乎也变得苍白无力。

这个阶段,我们要知道:

学会“闭嘴”与“倾听”:当孩子表现出抗拒时,停止无休止的唠叨和说教。给他沉默的空间,也给自己观察的机会。在他偶尔愿意开口时,全力以赴地去倾听,不评判、不打断、不急于给出解决方案。

很多时候,他需要的只是一个情绪的出口,而不是一个行动的指南。

尊重他的“领地”:无论是物理空间还是心理空间。敲门再进他的房间,未经允许不翻看他的物品。更重要的是,尊重他逐渐成型的思想和观点。我们可以不赞同,但必须捍卫他表达的权利。

把他当作一个即将成年的“大人”来平等对话,是赢得他尊重的最好方式。

高三的陪伴与放手

高三,最后的冲刺。空气里都弥漫着紧张的味道。这个阶段,家长和孩子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我们的角色,需要从之前的“战略顾问”进一步转变为“坚定的同行者”和“放松的陪伴者”。

我们容易产生的行为偏差:

1、过度营造紧张氛围:家里电视不开了,说话小声了,所有的话题都围绕着高考,整个家庭的正常生活节奏被打乱,让孩子感觉像生活在“真空罩”里,窒息感十足。

2、服务过度,关心过载:每天变着花样做营养餐,说话小心翼翼,生怕哪句话影响了孩子的心情。这种“特别的爱”,反而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仿佛在说:“我们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绝对不能失败。”

这个阶段,我们要知道:

保持常态,就是最好的支持:家里该有的生活气息要有,偶尔可以说说与学习无关的趣事。让孩子感受到,高考虽然重要,但它只是人生中的一个节点,而不是生活的全部。这种“举重若轻”的态度,能有效缓解孩子的考前焦虑。

照顾好自己,就是对孩子最大的贡献:我们情绪稳定,睡眠充足,有自己的生活重心,孩子才能心无旁骛地轻装上阵。如果我们自己都憔悴不堪、紧张兮兮,只会把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

写在最后

高中三年,是孩子的成长之旅,更是我们家长的修行之路。我们从事无巨细的“管家”,成长为懂得放手的“守望者”。这条路,充满了挑战,也写满了成长。

无论你现在正处于哪个阶段,感到焦虑、困惑还是疲惫,都请告诉自己:放平心态,相信孩子,做好自己。

为助力新一届高中生及家长及时了解最新的高考资讯、综评、强基等升学途径、志愿干货、学习技巧、复习资料、各地模考试卷等信息,我们给大家建立了【招考网】江苏高考交流群。

欢迎添加苏小招微信(sxz028),发送:高考年份(如:2028高考),加入高考交流群,为孩子高考助力!

sxz028.jpg

群海报0281_副本.jpg

注: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由江苏招生考试网团队(微信公众号:jszkwx)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