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要想学习不断进步,成绩不断提高,勤奋、努力肯定是必须的,第一位的,但是如果没有一套好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也是不行的。我们经常看到好多高中生,学习非常努力,但是就是成绩提不起来,这就是学习方法的问题。人常说,要想学会,首先必须会学,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套来自名校的学习方法,希望能对学习非常努力,但还没有找到好的学习方法的高中学生有所帮助。
第一学会制定学习计划
好的学习应该注意以下方面:
首先,切忌大而空,关键是要有可操作性。目标的制定要量力而行,要可望可及,措施要明确、具体,便于操作。
其次,要既有长计划又有短安排。在制定一个相对较长期目标的同时,一定要制定一个短期学习目标,这个目标要切合自己的实际,通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最重要的是,能管住自己,也就挡住了各种学习上的负面干扰,如此,那个“大目标”也才会更接地气,这就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再次,要学会管理时间,努力提高单位间内的学习效率。重要的是有时间上的通盘计划,制定较为详细的课后时间安排计划表,课后时间要充分利用,合理安排,严格遵守,坚持下去,形成习惯。计划表要按照时间和内容顺序,把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统一安排一下,把每个时段学习内容都列入计划表内。
第二学会预习,争取学习的主动权
预习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首先是读。坚持每科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读教材,对不理解的内容记录下来,这是你明天上课要重点听的内容。预习的目的是要形成问题,带着问题听课,当你的问题在脑中形成后,第二天听课就会集中精力听教师讲这个地方。所以,发现不明白之处你要写在预习本上。
其次是写。预习时要将模糊的、有障碍的、思维上的断点(不明白之处)书写下来。可以边读边写同步完成。
再次是练。预习的最高层次是练习,预习要体现在练习上,就是做课后能体现双基要求的1到2道。练习题做题时若你会做了,说明你的自学能力在提高,若不会做,没关系,很正常,因为老师没讲。
第三学会上课,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和最重要的途径
上课必须做到紧跟老师,抓重点,当堂懂。
上课时必须跟着老师的思维走,不预习跟不上。跟老师的目的是抓重点,抓公共重点,如:定理、公式、单词、句型……更重要的是抓自己个性化的重点,抓自己预习中不懂之处。事实证明:不预习当堂懂的在50%――60%左右,而预习后懂的则能在80%――90%左右。当堂没听懂的知识当堂问懂、研究懂。
第四学会独立完成作业
独立完成作业是巩固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成果的最有效的办法,学会独立完成作业要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先复习后作业。先复习所学的内容,然后在完成作业。必须努力做到不复习不作业,并形成习惯。
其次,在单位时间内完成作业。努力做到不计时不作业:限时作业,记录作业时间,与作业无关的事什么也不做。比如:20分钟写完英语;25分钟写完数学等等。
再次,注意检查和小结。努力做到作业做后必须检查一遍,形成不检查不作业的习惯。写完作业后,要学会小结,通过小结告诉自己学会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形成不小结不作业的习惯。
第五学会复习,通过复习巩固提升所学知识
有效复习的方法核心是努力做到五个方面:想、查、看、写、说。
首先是想。即回想,回忆,是闭着眼睛想,在大脑中放电影学生课后最需要做的就是回想。此过程非常重要,几乎所有清华生、北大生、高考状元都是这样做的。学生应在每天晚上临睡前安排一定时间回想。
其次是查。回想是查漏补缺的最好方法。回想时,有些会非常清楚地想出来,有些则模糊,甚至一点也想不起来。能想起来的,说明你已经很好地复习了一遍。通过这样间隔性的2-3遍,几乎能够做到不忘。而模糊和完全想不起来的就是漏缺部分,需要从头再学。
再次是看。即看课本,看听课笔记。既要有面,更要有点。这个点,既包括课程内容上的重点,也包括回忆的时候没有想起来、较模糊的“漏缺”点。第四是写。随时记下重难点、漏缺点。一定要在笔记中把它详细整理,并做上记号,以便总复习的时候,注意复习这部分内容。
第六学会考试
首先,努力管理好错题本。有了错题本和难题本就叫会考试,目的是为以后复习使用。错题和难题反映着许多知识点的联结,掌握了错题和难题就等于把高分拿在手。建立错题本和难题本可用16K的横格本,每页上下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原题;第二部分是错因;第三部分是改正确与举一反三:正确即写出正确答案,过了一个月复习时,搭眼一看还不会,就问自己:怎么还不会?就要进一步查找原因,这时举一反三,将与本题相关的知识点或习题联系起来,写下来。第四部分是归纳提醒:写出错题错在什么地方,如:错在代数方面,则提醒自己这部分掌握不好,重新自学或请教老师和同学。第五部分是复习次数:每隔一段时间要复习一次,怎么复习?盖住原题自己用脑子想。此法比较适用于数理化。
其次,学会难题管理。一般来说,难题之难多半在于题目所涉知识点众多,知识点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思维(及方法运用)跳跃性大、逻辑性强,因此,对于难题,建议用溯源的方法整理。一是查清楚题目所需知识清单,同步辨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二是复原自己考试时的思维路径,查“堵”点、“歧”点;三是借助参考答案探究自身存在的盲点疑点甚至是漏点。之后,同样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复习与检查一次。用一张丢分统计表管理。按科目分为填空、选择、计算、阅读……等项目。错了、丢了多少分,用统计表说话,这样,就能明白哪些是审题出了偏差,哪些是运算出了错误,是什么知识点有问题,哪方面需改进和提高。用纸把错题抄下来,每隔20天再做一遍,尤其是在考试前可找出考点。――考前拿出专门时间做错题难题本上的题。
再次,不断提高自己的应试心理,应试技能技巧,优化自己的应试策略。会学习还得会考试,换句话说、应试心理应试策略和应试技能技巧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
应试心理方面:考前:要期待考试,而不是害怕考试,适度的紧张可以帮助你更努力的复习,对自己的考试期望值要符合自己的学情,不要奢望自己力不能及的成绩,更不要给每个学科预设考试要取得的成绩,因为每次考试的试题难易程度不同,比较学习成绩是不是进步了,不是看成绩,而是看你各科成绩和总分的班级排名和校级排名,而这些信息要到考试结束,成绩出来才能知道。考中:用积极的心态参加考试,不想考试以外的事情,考完一科,忘掉一科,杜绝和同学对答案,而要养精蓄锐,认真准备下一科的考试。
应试策略方面:要通过考试逐步探索和形成适合自己的应试策略,比如每一科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什么时候涂卡,检查时的重点是什么?客观题的答案在检查时是不是需要修改等等。
应试技能技巧方面。考试其实也是个技术活,应试技能技巧的提升和优化也是在众多的考试过程中积累和形成的,如答题时间安排、机读卡的填涂、主观题答案的规范书写、草稿纸的规范使用等等都需要通过考试实践不断提升和优化。
第七学会反思,在不断反思中不断进步和提高
人常说,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既要埋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学习更是这样,每次大型考上之后都必须认真反思总结。反思总结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对考试过程和成绩的反思。首先要养成每次考试后算每一科因为失误而造成丢分的习惯,当你把各科失误丢分加起来的时候,你会发现那是一个很大的数字,每科10分,六科加起来就是60分,何况有的学科的失误丢分,远远不止10分,考试没有失误是不可能的,但把失误降到最低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所以算出失误分以后,就要制定一个下一次考试减少失误的目标,力争在高考时把失误降到最低,因为减少失误等于增加分数。其次,反思有没有因为机读卡填涂不规范和主观题答案书写不规范造成丢分,如果有的话就要努力把字练好,底线是工整和规范,给阅卷老师一个好影响。再就是从下一次考试开始,特别注意这两个问题的纠正,同学们必须明白好的书写和差到阅卷老师看不清的书写,多得和少得的分数也是大几十分,是决定你能不能考上?考一本还是二本,能被你喜欢的专业录取还是被调剂的大问题。再次是反思有没有因为在个别难题上花的时间太多,导致会做的容易题也没时间做的问题。如果有就要从下一次考试开始,调整和改变应试策略,不要按顺序做题,而要按难易程度做题,要学会果断放弃难题,确保会做得体,全能做出来,并且力争全做对。
二是对学习过程的反思。考试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其实是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所以每一次大型考试后都要对上次考试到本次考试期间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一要反思学习的态度,是不是全身心投入和用心学习;二要反思总结学习方法,看看是不是学习方法出了问题。在反思总结的基础上,端正学习态度,全身心投入学习,调整和优化学习方法,努力提高学习效率。
为助力新一届高中生及家长及时了解最新的高考资讯、综评、强基等升学途径、志愿干货、学习技巧、复习资料、各地模考试卷等信息,我们给大家建立了【招考网】江苏高考交流群。
欢迎添加苏小招微信(sxz028),发送:高考年份(如:2028高考),加入高考交流群,为孩子高考助力!

注: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由江苏招生考试网团队(微信公众号:jszkwx)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