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高中最容易被家长忽略的5件事,父母一无所知,孩子有心无力

普通高考高考复习家长帮   Ι  2025年10月28日
2223
摘要:看见并接住孩子的脆弱和迷茫,才能为他们补充再次出发的能量。高中最容易被家长忽略的5件事,父母一无所知,孩子有心无力!

看见并接住孩子的脆弱和迷茫,才能为他们补充再次出发的能量。高中最容易被家长忽略的5件事,父母一无所知,孩子有心无力!快跟着江苏招生考试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大部分孩子都不够自律

网上流传过一句话,获得很多家长认同。“如果你足够尊重孩子的天性,那么你大概率会发现他们的天性是:怕苦怕累怕学习,又馋又懒又贪玩!”

如果你认为孩子到了高中,学习就变成他自己的事,就把这件事完全交给他自己。那么对一些心理尚未成熟的孩子来说,完全就是灾难了。因为大部分孩子根本不具备稳定的自驱力,离不开家长的督促。

趋乐避苦,是人的天性。孩子只愿意把精力投到他们觉得“轻松又有趣”的事情上。而学习这种需要长期坚持、枯燥辛苦的事,他们本能地会想逃避,表现出“怕苦怕累”。因为他们的理智和自控力还在成长中,暂时压不过身体的本能。

请家长放下“孩子到了高中就该自觉勤奋”的幻想,从理解和接纳出发,引导他们。在帮他们找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之前,先别放手。

2、找回学习上的掌控感最关键

明明作业一字没碰,回到家却总抱着手机不放,让他放下手机,他嘴上说着“马上、马上”,过了半天却还是不行动。这个时候家长往往是气到爆炸,却又无能为力。殊不知孩子心里也是一肚子烦躁,“上了一天学了,累死了,回来刚放松一下就催催催,真是烦死了!”

是他不想写不想学吗?并不全是。他们只是讨厌那种“被安排、被驱赶”的无力感,学习已经变成了一种“疲于奔命”的执行,找不到任何掌控感。

指望孩子自律没毛病,但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学会立即为自己负责,这个过程离不开家长的助力。

家长可以尝试陪伴孩子一起搭建学习路径,建立学习目标、分解学习任务,教会孩子合理规划时间,督促孩子认真执行计划,帮孩子重新找回成就感和掌控感。

3、诱惑太多,孩子心性未定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管理手机变成了家长的一件头疼事。一刀切式的远离手机已经完全不现实了,学习上需要它、社交需要它,但诱惑太多,一些有害的信息根本防不胜防。

青少年心性未定,面对网络上那些游戏、赌博、诈骗、擦边视频,根本无抵抗之力,因此急需家长去识别,引导,告诉孩子要主动远离。

引导绝不是简单的说教与禁止,而是与他并肩同行,培养他的免疫力。互联网是这个年代孩子的时代背景,我们无法否定它的存在。家长要做的是让孩子在安全的前提下去学习它、适应它、合理使用它、而不是回避它。

4、成绩下滑后的自信坍塌

请牢记,在高中阶段,成绩下滑≠不努力。

明明很认真、很努力,但是成绩就是上不去,这种情况在高中阶段太常见,特别是在高三复习备考阶段,这只是孩子的学习进入了一个“瓶颈期”。

家长容易把成绩下滑归咎于孩子不够努力,而孩子则通常把这种退步归因为自己能力有限。这很容易让孩子信心崩塌,陷入精神内耗,或与家长关系失和,进而形成不良循环。

责备只会让孩子越走越远!这个时候要避免恶语相向,打击孩子。家长需要做的是在孩子最脆弱的时候提供情绪支撑和实质性的帮助,帮助孩子分析下滑的原因,调整学习方法。

5、校园里的语言暴力很可怕

“你这脑子,猪都不如”、“你根本没资格呆在实验班”、“就你还想考大学,大专我看你都困难”、“不用你学,你只要不影响别人上课就行了”、“你一个人,拖了整个班的后腿”……

这些随口一说的话,有的是同学间刻意贬损,有的可能是老师的一句气话或激将法,但却像一根根冰冷的毒刺,精准地扎进孩子脆弱的心里,摧毁孩子的学习热情。

这种时候,家长就是孩子最坚实的后盾。特别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做那个二次伤害者。当孩子鼓起勇气向我们倾诉时,请一定不要回应“老师也是为你好”或“你自己不好好学,怪谁”。这只会让他更孤立无助,彻底封闭内心。

家长要做的,是共情孩子的感受,让他知道,你的立场与他同在。接着需要帮他梳理认知,引导他明白,别人的评价是不恰当的,更不能代表真实的你,你的真正价值不应该由别人的话来定义。

如果可以,要采取行动,与语言“施暴者”进行冷静坦诚的沟通,为孩子构建一个免受语言侵蚀的安全空间。只有当尊严的底线被守住,学习的动力才能重新焕发。

写在最后

家长再忙,也请不要忽略这些比分数更重要的事。因为我们养娃十八年,从来不仅仅就是为了让他考上一所好大学,而是帮助他成为一个人格健全、自信阳光、精神独立的成年了。

只有用心浇灌,孩子才能穿越风雨,不仅赢得一场考试,更赢得属于自己的、丰盈有力的人生。

为助力新一届高中生及家长及时了解最新的高考资讯、综评、强基等升学途径、志愿干货、学习技巧、复习资料、各地模考试卷等信息,我们给大家建立了【招考网】江苏高考交流群。

欢迎添加苏小招微信(sxz028),发送:高考年份(如:2028高考),加入高考交流群,为孩子高考助力!

sxz028.jpg

注: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由江苏招生考试网团队(微信公众号:jszkwx)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