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力争申硕!民办高校,转为公办!

普通高考高校动态   Ι  2025年10月24日
4286
摘要:

近期,绍兴理工学院召开新学期干部大会。会议指出,2025年下半年学校将从内涵和外延上着力实现“从独立学院到公办本科高校的全面平稳转型”这一核心目标。校长张宏围绕新学期重点工作部署任务,其中提到要加快推进专业布局优化调整,统筹谋划硕士学位点申报工作,推动学科建设提档升级。

就在不久前的9月13日,绍兴理工学院举行干部教师大会暨揭牌仪式,标志着原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转设正式完成。公开信息显示,原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为民办高校,是一所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转设后的绍兴理工学院为公办高校。

力争申硕!民办高校,转为公办.png

独立学院是扩招的产物。为扩大和共享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世纪之交,不少名校异地办学,诞生了大量独立学院。但随着教育政策变化和一些办学问题的出现,独立学院开始脱离母体学校,通过转设成为独立的办学实体,其中就有一批高校转为公办高校。

多所高校,和“民办”说再见

公开报道显示,我国独立学院总数在2010年达到323所,到2016年下降至266所,但截至2019年6月,仍有257所独立学院未完成转设。

近三成高校,转公办

2020年,转设的“故事”迎来转机。这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转为民办、转为公办、终止办学”的3种路径,并提出“可探索统筹省内高职高专教育资源合并转设”。

力争申硕!民办高校,转为公办!2_副本.jpg

对比教育部公布的2020-2025年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共有106所独立学院完成转设,其中10所通过与高职高专院校合并转设为公办本科高校,19所直接转为公办,77所转为民办高校,转为公办的比例近三成。

浙江和新疆,100%转公办

从全国来看,三成的比例不算高,但在浙江、新疆两地,这个比例是100%。

力争申硕!民办高校,转为公办!3.png

2020年1月,教育部发函同意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转设为浙大城市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转设为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先后创办于1999年和2001年的两所高校,是浙江高教“名城+名校”合作的成功范例,更被教育部誉为全国独立学院的“样板”。

转设成功后,两校并未丢掉“名城+名校”的办学优势。同年6月,杭州市人民政府与浙江大学签署合作协议,超常规支持浙大城市学院十年创百强跨越发展。虽从办学体制上,浙大城市学院与其“母体”浙江大学有所切割,但在合作上却更加紧密。

时任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院长金伟良在2018年曾直言:“由于办学体制问题,学校发展存在制度性的瓶颈制约。”然而转设后,这一问题逐步消解,来自省、市的支持力度被进一步放大,2024年,宁波市还出台《关于支持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建设一流创新性应用型大学行动方案》,着力将学校打造为应用型高校改革的“宁波坐标”。据统计,浙江近5年转设成功的7所高校均被纳入公办体系。放眼全省,这一做法对推进实施浙江“高教强省战略”亦是一条新路,有利于浙江“改革完善高等教育结构”。

地方民办高校转公办,一看教育规划,二看财政支持。新疆对建设好大学、调整高教结构的渴求与浙江不谋而合。新疆科技学院、新疆第二医学院、新疆政法学院3所高校由独立学院转设而来,转设后均为公办本科办学。公办和民办高校最显著的区别就在于前者的办学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新疆新增公办高校的底气无疑来源于经费的增长,2019年,新疆全区普通高校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达25700余元,比上年增长28.11%。

民办高校,实力打破偏见

有一种偏见认为,“公办高校的社会认可度更高”,所以“独立学院转设为公办比转民办更好”。但中国高等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势必需要民办高等教育的有力支撑。传统民办高校秉知与行而长,迈向内涵提升的新阶段,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与竞争力。西湖大学等一批新兴高水平民办院校乘时与势而生,冲击着民办高校“低层次”办学的固有印象。

今年4月,2025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正式发布,一批高水平民办高校脱颖而出。

力争申硕!民办高校,转为公办!5_副本.jpg

浙江树人学院在2025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跃居中国民办高校排名(主榜)榜首,彰显出学校发展的强劲势头。2011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5年被确定为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2024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锚定高水平应用型综合性大学建设目标,努力探索高质量发展、公益性办学的“树人之路”。

作为民办语言类大学的“首席担当”,吉林外国语大学在2020-2025年软科中国民办高校排名中均位列第一,实现六连冠。2007年,成为全国民办高校中第一所也是目前唯一一所“省重点高校”;201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并成为全国第一所由学院升格为大学的民办高校;2022年,入选吉林省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A类);2024年,吉林省学位委员会确定学校为博士学位“A+”计划培育单位(2024-2026)……学校已俨然成为高教体制改革的探路先锋。

在全国民办高等教育版图中竖起“珠海标杆”的珠海科技学院,由吉林大学珠海学院转设而来。在20年的建设中,跑出了“珠科速度”:2022年,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珠海科技学院6所高校获批设立广东省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珠科是唯一一所获批立项的民办高校。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独立学院进入公办高校的队列中;另一方面,民办高校以特色的办学不断拓展自己的优势。或许路径不同,节奏各异,但求真、求新、育才的追求始终如一。教育的未来,从来不止一种形态,它正以更开放的姿态,生长在不断更新的时代里。

注:本文内容来源软科,由江苏招生考试网团队(微信公众号:jszkwx)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