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测量的不只是知识的深度,更是孩子的心态、方法与韧性!孩子上了高中,考完试和他说这7句话,越学越有信心!
1、这次考试,你觉得自己在哪些地方做得比上次好?
引导孩子关注“进步”,而非盯着“结果”
每次成绩出来,我们家长看到的似乎总是遗憾。“数字多考几分就好了”、“物理又退步了”、“离年级前十就差0.5分,真可惜呐”……我们总是习惯性地追问“哪里扣分了?”。但成长的力量,却是来自于发现自己哪里变强了。
当一个孩子学会在每一次经历中寻找自己的进步时,他就拥有了终身学习的能力。这种“自我比较”的思维,能让他不断超越自己,而不是在与他人的盲目比较中迷失方向。
他会明白,人生是一场马拉松,重要的不是此刻你在第几名的位置,而是你是否比上一公里的自己跑得更稳健、更有力。
2、抛开分数,你在这次考试中有什么新收获?
将考试的价值从“审判”还原为“学习”
一旦“分数”成为唯一的焦点,考试就变成了一场非赢即输的审判,充满了焦虑与恐惧。但考试的真正目的,是检验学习、发现问题。
这句话,帮助孩子和我们一起,为考试“脱敏”。它告诉孩子:过程的价值,大于一纸分数。
也许是他新掌握了一种背书方法让他英语有进步,也许他发现了自己之前的一个学习误区,也许他对时间的把控有了新的体会。这些在分数之外的真实收获,才是未来走得更高更远的基石。
3、我看到你为这次考试付出了努力,这个过程本身就很棒
肯定努力,塑造“成长型思维”
很多家长会夸“你真聪明”,但这会将孩子的价值感捆绑在“成功”上,一旦失败,他们就会怀疑自己。而肯定努力,则是在告诉孩子,你的价值在于你认真付出的过程,你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现状。
肯定努力,是为孩子的内心注入能量。高中学习压力巨大,孩子常常会自我怀疑。这时,父母对他努力过程的看见与肯定,就像一束光,照亮他前行的路。
他会知道,无论结果如何,他的坚持和汗水都值得尊重。这份来自心底的底气,可以抵御一切风浪。
4、如果让你给自己总结一个最值得肯定的进步,会是什么?
培养孩子的自我认知与反思能力
父母的说教,远不如孩子自我的觉醒。这个问题,将评价的主动权交还给孩子,促使他进行内在的复盘和审视。他需要回顾自己的行为,分析自己的表现,并提炼出亮点。
一个善于自我总结的孩子,不会盲目自大,也不会轻易自卑。他能清晰地知道自己的优势所在,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自信。
这种自我驱动的成长模式,会让父母越来越省心,孩子也越来越强大。
5、你觉得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是否还需要做一些小的调整?
将焦点转向“解决方案”,激发主动性
考后最忌讳的是家长下达指令:“你数学必须去补课!”“你以后每天得多做一套题!”。
这句话的精髓在于“小”和“你觉得”。它不要求翻天覆地的改变,让孩子感到可行;它征求孩子的意见,让他感觉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当调整方案是孩子自己提出时,他执行的意愿和动力会强得多。我们不是在命令一个士兵,而是在与一位同舟共济的舵手商讨航向,这能培养孩子最宝贵的责任感。
6、有需要爸爸妈妈帮忙的地方吗?你尽管说,我们一起想办法
明确爸妈是“后方支援”,与你同在
孩子上了高中,独立意识强烈,过多的干涉会引发反抗。但他们内心依然需要支持和依靠。这句话,清晰地划定了父母的角色——我们是你的后勤部长,为你提供弹药和补给,但战斗的主角是你自己。
它传递的是无条件的支持与温暖的同盟感。孩子会知道,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家永远是安全的港湾,父母是可以信任的战友。
这份坚实的情感后盾,能极大地缓解高中生的孤独感与压力,让他们有勇气去面对更大的风浪。
7、考试分数不代表你的全部,我们更在意你是否在不断成长
为孩子的价值“兜底”,给予无条件的爱
这是所有对话的基石和总结。在应试教育的洪流中,孩子很容易把自我价值和考试分数画上等号。这句话,就是亲手拆掉这个错误的等式。
这句话能极大地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防止他们因一时的失利而陷入绝望。拥有了这份“无论如何我都值得被爱”的底气,孩子才能真正放松心态,轻装上阵,去挑战一个又一个的高峰。
这七句话,看似简单,背后却是一种深远的教养智慧:从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从指责缺陷到肯定进步,从发号施令到并肩协作。当我们开始改变与孩子对话的方式,我们就在悄然改变着他的内心世界。
请相信,语言是有温度的,也是有力量的。
为助力新一届高中生及家长及时了解最新的高考资讯、综评、强基等升学途径、志愿干货、学习技巧、复习资料、各地模考试卷等信息,我们给大家建立了【招考网】江苏高考交流群。
欢迎添加苏小招微信(sxz028),发送:高考年份(如:2028高考),加入高考交流群,为孩子高考助力!

注: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由江苏招生考试网团队(微信公众号:jszkwx)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