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高中的校园,同学们无一例外地,会经历一场适应期。通常情况下,升入高二之后,高中生基本上适应了高中的学习生活。
与此同时,大家会迎来新的挑战。比如说,各门学科的难度进一步提升,第二青春期带来的迷茫等等。这些考验,也会助力学生迎来觉醒的机会。
那么,高中生怎样才算觉醒呢?从多年带班的经验来看,高中生觉醒之前,往往会有3个“变化”。
1、从被动,到主动
高一的时候,许多的孩子学习缺乏主动性。他们往往处于这样的状态:“老师推一下,才会走一步。”比如说,上课记笔记,下课写作业,考试前背重点。
但到了高二之后,就会有同学开始追着老师跑了:课间追着问问题,晚自习主动找老师要资料,甚至周末还约同学一起讨论难题。
为什么高二会这样呢?因为高一是在适应规则,高二是在挑战规则。主动的同学,能更快地形成个人学习的新规则,迎来快速提升的机会。
高一学的多是基础,老师讲得细,学生跟着走就行。但高二的知识变难了,尤其是物理、数学这些科目,光靠听课根本不够。
就像学骑自行车一般,高一是在平地上练,高二突然要上坡。这时候光靠别人推,根本骑不上去,必须孩子自己去蹬。
作为家长,如何助力孩子?
别嫌孩子问题多,要意识到这是好事。可以准备个“问题本”,让孩子把没弄懂的知识点记下来,周末一起整理。也可以鼓励孩子,多和同学交流。与同学组成“学习小组”,互相讲题,能讲明白,才是真懂了。
2、从迷茫,到明确
高一学年,很多学生对未来是“模糊的”。他们可能知道要考大学,但不知道考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也知道要学,但不知道学成啥样。
但到了高二之后,学生的认知提升了。面对越来越近的高考,突然有人开始“算时间账”了:“离高考还有500天,我得每天多学1小时”,“这次月考必须进前30,不然高三没戏”。
高二的学生,为何会这样?因为高一是在“试错”,高二是在“纠偏”。
高一的时候,学生还在摸索学习方法,今天试试这个,明天试试那个。但到了高二,时间越来越紧,必须“精准打击”。
就像盖房子一样,高一是在打地基,高二是在砌墙。从这个时候开始,就要算清楚每块砖该放哪,不然房子盖歪了,高三根本没法修。
到了这个阶段,家长要如何支持孩子?
别光催孩子“努力”,帮孩子“定目标”。可以和孩子一起,查目标大学的分数线,算算现在差多少分。也可以把大目标拆成小目标,比如“这周数学要提5分”、“下个月英语要背完200个单词”。目标越具体,孩子越有方向。
3、从脆弱,到坚定
在高一阶段,很多学生是“玻璃心”。考好了得意忘形,考砸了哭天抹泪。这种患得患失的心态,让大家的成绩很不稳定。
但到了高二,有人开始“稳得住”:考好了不飘,考砸了不慌,甚至能主动找老师分析试卷,找出问题。
高二这年,为何会这样?
因为高一是在“被保护”,高二是在“被锤炼”。高一的时候,老师家长会哄着:“这次没考好,下次加油也不晚。”但到了高二,竞争更激烈,没人会惯着你。
就像练拳击的过程,高一是在打沙袋,高二是在和人实战。从高二开始,必须学会“挨打不倒”,才能继续打下去。
如果家长想帮助孩子,该怎么办?
别光哄孩子“别难过”,教孩子“咋面对”。
孩子考砸了,别急着说“没事,下次考好就行”,而是问:“你觉得这次为啥没考好?”
孩子考好了,也别光夸“真棒”,而是问:“哪些方法可以接着用?”。
心态不是“哄出来的”,是“练出来的”。
从高中三年看:高二这年,有着承上启下的意义。
大多数的同学,从高一的迷茫走出,进一步看清了高考的意义。同时,大家也会摆正心态去学习。但如何顺利提升成绩,实现学习上的整体觉醒呢?还需要大家,在摸索中找到答案。
如果一名高中生,开始主动学习,找到了努力的方向,也能保持良好的心态。
那么接下来,学习就会迎来质变。若是您的孩子,有了这几种转变,家长要相信,孩子势必会遇到更好的自己。
为助力新一届高中生及家长及时了解最新的高考资讯、综评、强基等升学途径、志愿干货、学习技巧、复习资料、各地模考试卷等信息,我们给大家建立了【招考网】江苏高考交流群。
欢迎添加苏小招微信(sxz028),发送:高考年份(如:2027高考),加入高考交流群,为孩子高考助力!
注: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由江苏招生考试网团队(微信公众号:jszkwx)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