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高中孩子有没有 "后劲",关键看这 4 点!

普通高考高考复习家长帮   Ι  2025年10月11日
2487
摘要:常听家长感慨:“初中成绩挺好,怎么到了高中就跟不上了?”其实,高中学习拼的不只是当下的分数,更是藏在细节里的“后劲”。

常听家长感慨:“初中成绩挺好,怎么到了高中就跟不上了?”其实,高中学习拼的不只是当下的分数,更是藏在细节里的“后劲”。这份后劲不是天生的,而是家长用重视、陪伴和引导,一点点滋养出来的。想要知道孩子高中能否持续发力,观察这四个维度就够了;想要帮孩子攒足后劲,做好三件事就能事半功倍。

一、判断孩子“后劲”的4个关键信号

高中三年是知识难度陡增、心理压力集中爆发的阶段,孩子能否扛住压力、持续进步,从这四点就能清晰判断:

1.看家长的“重视度”,是不是孩子的“底气来源”

如今“就业难”“学历无用论”的声音时不时冒出来,有些家长也跟着动摇:“都上高中了,该自己懂事了,学不学看他自己。”可恰恰是这最后三年,最需要家长的托举——高中知识抽象难懂,一次考试失利就可能让孩子怀疑自己,稍有不慎就容易自暴自弃。

家长的重视,从不是逼孩子刷题、盯紧分数,而是传递“无论多难,我都陪你拼”的信念。这种“不认命”的态度,会成为孩子的“心理支柱”:当他熬夜啃难题时,知道家里有灯等他;当他考砸沮丧时,知道父母不会指责只会拥抱。这份底气,才是孩子敢闯敢拼的“源头活水”。

2.看亲子关系,是不是孩子的“安全港湾”

高中孩子的压力,藏在堆积如山的试卷里,也藏在“怕考不好”的焦虑里。如果亲子关系紧张,孩子回家不敢吐槽老师的严格,不敢说“这道题我不会”,甚至怕多说一句就被批评“不努力”,他的精力就会分去防备父母,哪还有心思专注学习?

真正有后劲的孩子,背后都有“让人安心”的亲子关系:放学回家能放心说“今天考试好难”,考差了能听到“没关系,我们一起找原因”,而不是“你怎么又没考好”。父母先关心“孩子累不累”,再讨论“成绩怎么办”,爱的流动优先于问题解决,孩子才能带着满满的安全感,在学校里直面挫折。

3.看孩子的“好胜心与羞耻感”,是不是进步的“催化剂”

高中学习就像长跑,越到后面越容易想“算了,差不多就行”。如果孩子太“佛系”,对“考得差”无所谓,对“没弄懂”不上心,就很难突破瓶颈;但如果好胜心用错了地方,总跟别人比、输了就崩溃,也容易陷入内耗。

真正有价值的好胜心,是“跟自己比”——这次比上次多对一道题,这个知识点比昨天理解更透,这种“我还能更好”的劲头,会驱动孩子主动钻研;而健康的羞耻感,不是考差了就自卑,而是“这次没做好,下次要改进”的反思:把“考砸了好丢人”转化为“我要找出错在哪”,这份情绪就成了进步的“助推器”。

4.看学习动力,是“被推着走”还是“自己想跑”

“你快写作业”“这点分怎么上大学”,靠父母催、老师压的学习,永远是“被动应付”:催一下动一下,遇到难题就想躲,考完试就松口气。而有后劲的孩子,学习是“主动发动的引擎”——为了解开一道数学题,会主动查资料、问老师;为了弄明白历史事件的逻辑,会自己梳理时间线;哪怕周末,也愿意花时间啃自己薄弱的科目。

这种动力,来自对知识的好奇(“这个公式怎么推导出来的?”),来自解开难题的成就感(“原来我也能做对!”),更来自对未来的憧憬(“我想考上喜欢的大学,学感兴趣的专业”)。外在压力是“推一把走一步”,内在动力才是“一直往前冲”的永动机。

二、家长做好3件事,帮孩子攒足“后劲”

孩子的“后劲”不是天生的,而是家长用对方法“养”出来的。想要帮孩子越学越有劲儿,关键做好这三件事:

1.传递“必胜的信心”,做孩子的“定海神针”

高中考试多,孩子难免会有“我是不是真的不行”的自我怀疑。这时候,家长的态度就是“救命稻草”:如果父母说“考成这样,以后怎么办”,孩子只会更自卑;但如果父母说“这次没发挥好,我们一起分析,下次一定能进步”,孩子就会重新鼓起勇气。

这份信心不是“盲目夸孩子厉害”,而是“看得见他的努力”:“我知道你最近每天学到很晚,这份坚持就很了不起”“这道题你之前总错,现在能做对了,进步特别大”。当孩子感受到“无论结果如何,父母都相信我”,他就有勇气面对一次次挑战,不会轻易被挫折打垮。

2.守护“温暖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愿意“听你说”

高中孩子叛逆、敏感,不是因为“不懂事”,而是因为学业压力太大,心里装了太多情绪。如果家长总说“你要怎么学”“你应该怎么做”,孩子只会觉得“你根本不理解我”,反而会抵触;但如果先跟孩子“共情”:“今天作业好多,你肯定累坏了吧”“考差了没关系,妈妈/爸爸知道你也不好受”,孩子才会愿意打开心门。

好的亲子关系,是“先当朋友,再当助攻”:孩子愿意跟你说学校的事,你才能知道他遇到了什么困难;孩子愿意听你的建议,你才能帮他调整学习方法。比如孩子说“数学听不懂”,别急着说“你怎么不认真听”,而是说“要不要我们一起找个老师问问,或者看看网课?”——先理解,再解决,孩子才会愿意配合。

3.做好“引导者”,帮孩子把“情绪”变成“动力”

有些家长怕孩子太好胜会受伤,就说“别跟别人比,差不多就行”;看到孩子考差了难过,又说“没关系,下次再考”。其实,好胜心和羞耻感不是“洪水猛兽”,关键是家长要帮孩子“疏导”和“升华”。

比如孩子羡慕同学考得好,别泼冷水“你跟他不一样”,而是引导“你觉得他哪方面做得好?我们可以学他的方法,下次超越自己”;孩子考差了哭,别只说“别哭了”,而是陪他一起分析试卷:“这次错的都是基础题,我们把基础补牢,下次就能少错几道”。把“跟别人比”变成“跟自己比”,把“怕失败”变成“会反思”,孩子的后劲自然就足了。

最后想说:

高中孩子的“后劲”,说到底就是一口“不服输、想变好”的心气儿。家长不需要做“全能老师”,也不用逼孩子“必须考多少分”,只需要做好三件事:接住他的疲惫,点燃他的成就感,帮他看见远方的光。

当孩子知道“爸妈永远支持我”“我可以一点点进步”“我的努力能让未来更好”,这份心气儿就不会被现实浇灭,反而会越烧越旺——这,就是孩子高中三年最宝贵的“后劲”。

为助力新一届高中生及家长及时了解最新的高考资讯、综评、强基等升学途径、志愿干货、学习技巧、复习资料、各地模考试卷等信息,我们给大家建立了【招考网】江苏高考交流群。

欢迎添加苏小招微信(sxz028),发送:高考年份(如:2028高考),加入高考交流群,为孩子高考助力!

sxz028.jpg

注: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由江苏招生考试网团队(微信公众号:jszkwx)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