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高一数学学习避坑指南

普通高考高考复习   Ι  2025年09月29日
4651
摘要:很多家长刚上高一就盯着孩子的数学分数,其实高一数学的核心不是“学知识”,而是“养习惯”——这些习惯会影响整个高中甚至更长远的学习,比一时的分数更重要。

高中数学内容多、进度快,很多同学会有例如“刚上高中跟不上怎么办”“错题本怎么用才有效”“要不要提前学高二内容”的疑问。本文结合老师教学经验,从学习习惯和知识规划两大核心维度,聊聊高一数学的关键方法,帮助大家有效避坑。

高一:先抓“终身受用”的习惯

很多家长刚上高一就盯着孩子的数学分数,其实高一数学的核心不是“学知识”,而是“养习惯”——这些习惯会影响整个高中甚至更长远的学习,比一时的分数更重要。我接触过不少高二学生,成绩跟不上、效率低,根源往往是高一没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越往后越“积重难返”。以下4个习惯,建议家长帮孩子尽早落地:

1.从“被动完成”到“主动规划”——Top1级习惯

主动学习不是“孩子自己愿意学”这么简单,而是能通过具体行动“归纳问题、解决问题”,家长可以从两个细节观察:

错题本:不只是“抄题”,而是“复盘”。很多孩子的错题本只是“贴题目+抄答案”,这没有意义。真正有用的错题本,要包含3个核心:

①错误原因:是计算错、思路错,还是知识点没掌握?比如“函数定义域忽略分母不为0”“立体几何辅助线没找对”);

②总结规律:这道题对应哪个知识点?同类题有什么解题套路?比如“分段函数求值,先判断自变量在哪一段”;

③重做痕迹:每隔1-2周,把错题重新做一遍,标注第二次还错的题,这类题要重点突破。提醒:不建议手抄错题。试卷、练习册的题目可以剪下来贴,节省时间,把精力放在复盘上,而不是“抄题磨洋工”。

计划本:学会“分配时间”,拒绝“九科均分精力”。高中自主时间比初中多,孩子容易“磨洋工”或“偏科”。建议让孩子每天写简单的计划:

①学科优先级:高一重点抓“数学、物理、英语”,这三门是高考核心,且高一打基础对高二很重要;语文保证“不拖后腿”即可(比如150分卷考110分左右);

②碎片时间利用:课间3-5分钟,别只用来玩,花1分钟整理上节课的知识点(比如“今天学的三角函数诱导公式,记3个关键符号规律”),避免自习课再花时间补;

③选科提前定:别等高二再纠结选科,高一上学期可以初步确定方向(比如“选物化生”“选物地生”),不选的科目只要“合格考通过”即可,别浪费太多时间。

2.拒绝“盲目刷题”,遵循“1+1”原则

很多家长问“孩子做53还是必刷题?金考卷要不要买?”其实高一刷题不用多,核心是“1+1”配置:

1本学校资料:学校发的练习册、试卷,老师会讲,必须认真做,这是“同步巩固”;

1本自主资料:根据孩子水平选,基础弱的选《53同步》(侧重基础),基础好的选《必刷题》(侧重提升)。提醒:自主资料不用“全做完”,比如这周数学学函数,就重点做函数章节;下周学立体几何,就转向立体几何,灵活调整,避免“贪多嚼不烂”。

另外,高一不建议刷整套试卷(比如金考卷、模拟卷),因为高一知识零散,试卷覆盖的知识点不全面,不如针对性刷章节练习。等到高二学完大部分重点知识,再开始刷试卷更有效。

3.预习+整理+复习闭环:避免“课上听懂、课后忘”

高中数学内容多、进度快,很多孩子“课上好像听懂了,课后做题就懵”,问题出在“没有闭环”:

预习:提前10-20分钟,抓“核心疑问”

不用深究难题,比如预习“函数单调性”,只要知道“什么是增函数、减函数”“课本上的例题大概思路”,带着疑问上课,效率会更高。假期可以提前预习整个章节,开学后跟着老师细化。

整理:课间/自习课,补全“简略笔记”

高中老师不会等学生记完笔记再讲课,孩子记的笔记往往很潦草。课后要花时间整理:补充老师没来得及讲的细节、标注自己没懂的地方(比如“这个公式推导没跟上,找老师问”),避免笔记变成“废纸”。

复习:不是“重学一遍”,而是“错题重做+知识点串联”

比如周末复习,不用再看一遍课本,而是:①重做这周的错题;②画“知识点框架”(比如“集合”包含“集合定义、表示方法、集合间关系、集合运算”),让知识成体系。

4.分数认知:高一不用追150,110-120是“安全线”

很多家长焦虑“孩子数学考130,怎么才能到150?”其实高一完全没必要追求满分:

高一数学的难点(比如函数压轴题、复杂不等式),很多在高考中不是重点,高考的核心难点集中在高二(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导数);

只要孩子数学稳定在110-120分(150分卷),说明基础扎实、习惯到位,后续学高二内容会更轻松;

如果孩子能考130+,建议把精力放在“提前学高二内容”或“补英语、语文”,而不是死磕高一的难题(比如偏难怪的数论题),性价比更高。

知识层面:3个问题要重视

除了习惯,家长也关心孩子在知识上的困惑,比如“不等式重要吗”“为什么听懂了却做不出题”,这里集中解答:

1.简单题:怎么避免“粗心错”?

很多孩子说“这题我会,就是算错了”,其实“粗心”本质是习惯问题:

计算能力:让孩子用“11位电话号码相乘”测试(比如138xxxx1234×139xxxx5678),10分钟内算对,说明计算专注度和准确率达标;如果算错,要练“慢算”(别追求快,先保证对);

读题习惯:让孩子读题时“圈关键词”(比如“定义域x≠0”“求最大值”),避免漏看条件;

错题复盘:刚才提到的错题本,重点标注“计算错”的题,每周重做一次,强化记忆。

2.中档题:怎么做得“又快又对”?

中档题(占分约70%,比如选择填空前10题、解答题前3题)是拉开差距的关键,要做到“一气呵成”:

思路通透:孩子做题时如果“写一会停一会”,说明思路不清晰,要让他总结“同类题套路”(比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先求判别式,再画函数图像”);

熟练度:通过“限时练习”提升,比如规定“20分钟做完10道中档题”,避免拖延。

3.难题:120分以后的题,高一需要纠结吗?

高一的难题(比如选择填空最后1题、解答题最后1题),如果孩子做不出来,不用焦虑:这些题很多是超纲内容或者高二知识点提前考(比如导数背景的题),高考不会这么考;能把中档题稳定全做对,简单题不丢分,数学成绩就不会太差;等高二学完核心知识点,再回头看高一的难题,会发现其实很简单。

高一数学是“高中学习的基石”,但这个“基石”不是指知识,而是习惯。家长不用过度焦虑孩子的分数,而是多观察孩子的“错题本有没有复盘”“计划本有没有写”“是否主动问问题”。只要这些习惯养成了,孩子后续学高二、高三内容会事半功倍。

为助力新一届高中生及家长及时了解最新的高考资讯、综评、强基等升学途径、志愿干货、学习技巧、复习资料、各地模考试卷等信息,我们给大家建立了【招考网】江苏高考交流群。

欢迎添加苏小招微信(sxz028),发送:高考年份(如:2028高考),加入高考交流群,为孩子高考助力!

sxz028.jpg

近期各地高三第一次大考的成绩和校内排名陆续发布,你们最想知道的是不是:这个排名放到全省大概在什么位置?能对应哪些大学?

向您推荐一个我们最新上线的【校排名转省排名】小程序,它是专为江苏考生设计的:

★核心功能:只需输入选科、学校和校内排名,系统就能根据往年数据,智能换算出对应的全省预估位次和分数。

独特价值:最重要的是,它能查看往年同等位次的学长学姐,最终被哪些大学和专业录取了,给孩子一个非常具体的参考目标!

数据可靠:基于江苏省近几年的真实高考数据,省内绝大多中学支持查询。

成绩刚出,正是定位的好时候。链接放在下面,大家不妨花一分钟试试,帮孩子看清现状,明确方向!

小程序png.png

注: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由江苏招生考试网团队(微信公众号:jszkwx)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