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全国新农科建设中心主办、中国农业大学承办的“新农科教育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农林医药科教育处干部张远表示,目前,教育部正在积极谋划启动新农科建设2.0,拟重点布局建设一批示范性特色未来农业学院。
本次会议以“汇聚新农科成果赋能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新农科建设的理念创新、范式转型与协同机制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研讨,旨在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推动高等农林教育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加速新农科建设高质量发展。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农林医药科教育处干部张远,全国新农科建设中心副主任、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林万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马闯,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青平,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温小波,吉林农业大学副校长孙文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高校教务处或本科生院负责同志出席会议。会议由全国新农科建设中心秘书长、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任金政主持。
林万龙对莅临会议的各位领导与专家表示欢迎。他指出,在全国涉农高校齐心协力推进下,新农科建设已取得多项标志性成果,共同构建起全国新农科建设协同行动的良好格局。他强调,新农科建设是高等农林教育面向新质生产力、服务农业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新农科人才培养应对标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守粮食安全之本与情怀教育之本,推动耕读教育、专业布局、知识体系和培养模式全面创新。他表示,希望借此研讨良机,汇聚专家智慧,深化新农科建设的既有成果,并为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任务与发展方向提出指导性意见。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新农科建设下一步应重点推进四方面工作:一是深化理念引领,构建中国特色高等农林教育理论体系,强化“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引领,推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与农科深度融合,将生态文明教育、耕读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二是推动范式重构,系统变革人才培养体系,动态优化专业结构,深化跨学科交叉融合,强化产教融合与教师队伍建设,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的有机衔接。三是强化协同机制,提升有组织改革效能,增强全国新农科教育相关联盟或平台联动,促进资源共建、互通、共享,鼓励高校结合自身定位与特色形成“一校一策”实践方案,共同构建服务国家、引领区域的高等农林教育协同发展新格局。四是突出成效导向,建立以服务农业强国为导向的评价机制,总结推广“中国方案”,增强国际影响力。
张远对涉农高校在新农科建设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表示肯定,并就下一阶段工作提出指导意见。他指出,全国涉农高校系统推进有组织的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重要成果。他表示,目前,教育部正在积极谋划启动新农科建设2.0,拟重点布局建设一批示范性特色未来农业学院。未来,新农科建设应围绕进一步夯实学生知农爱农的价值情怀,进一步创新组织模式、培养模式、智慧赋能、对外开放的“一夯实、四创新”的基本思路,强化新农科建设2.0在科技链、人才链与创新链中的关键支点作用,持续深化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新农科建设高质量发展。
任金政在总结中表示,此次研讨会系统梳理了新农科建设的阶段进展与关键问题,为下一阶段工作指明了方向。全国新农科建设中心将继续发挥平台枢纽作用,凝聚全国农林院校合力,协同推动以农业强国建设为战略引领、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高等农林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新农科建设。
注:本文内容来源中国农业大学,由江苏招生考试网团队(微信公众号:jszkwx)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