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上了高中,孩子很痛苦!家长应该如何跟他们沟通?

普通高考高考复习家长帮   Ι  2025年09月26日
3111
摘要:许多家长都面临这样的困扰:孩子升入高中后仿佛变了个人,家长说的话听不进去,管教也起不到作用,孩子自身还缺乏自觉性。

许多家长都面临这样的困扰:孩子升入高中后仿佛变了个人,家长说的话听不进去,管教也起不到作用,孩子自身还缺乏自觉性。他们整天抱着手机不放,作业总要拖到最后一刻才做,成绩也随之不断下滑。家长为此急得团团转,却不知该如何解决。

其实,这种情况很常见。高中阶段的孩子,内心常常存在两种矛盾的想法:一方面觉得“我已经是大人了,不用别人管”,另一方面又会陷入“我没法控制自己”的困境。所以他们才会时而表现得格外叛逆,时而又显得很幼稚,根源就在于此。面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传统的管教方式已经不再奏效。你越想控制他,他越会想要挣脱;可要是完全不管,他又真的会放任自己,不受约束。

那么,到底该怎么做呢?小编建议分三步进行:

一、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

这一步的核心是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而不是急于纠正他们的行为。

先观察,再下结论

不要一看到孩子玩手机、作业拖拉就立刻发火。先留意他们的情绪变化、作息规律、社交状态,找出问题背后的模式。

用开放式提问代替质问

与其问“你怎么又在玩手机?”,不如问“最近学习上有什么让你觉得特别难的地方吗?”这样更容易让孩子敞开心扉。

接纳情绪,不急于解决问题

当孩子抱怨“学习太累了”,先回应“听起来你真的很辛苦”,而不是立刻说“那你得更努力啊”。情绪被接纳后,他们才会愿意谈解决方案。

了解背后原因的几种可能

1.学习压力过大,导致逃避

2.缺乏清晰的目标,不知道为什么而学

3.学习方法不当,效率低下

4.同伴关系或家庭氛围影响情绪

5.对未来感到迷茫,缺乏动力

二、一起制定规则

高中生反感被控制,所以规则必须是共同协商的结果。

明确讨论的目的

先告诉孩子:“我们不是来批评你的,而是想一起找到让你学习和生活都更轻松的办法。”

让孩子多表达意见

比如问:“你觉得每天用手机多久比较合适?”“作业你想怎么安排时间?”让他们有参与感。

规则要具体、可执行

不说“少玩手机”,而是说“周一到周五,每天玩手机不超过1小时,且完成作业后才能玩”。

设立奖励和后果

奖励不一定是物质,可以是“周末多一点自由时间”或“一起做你喜欢的事”。后果要合理,比如“今天超时,明天就不能玩”。

定期回顾调整

每周花10分钟聊聊规则执行情况,看看哪里需要改进

三、做好后勤保障

支持比监督更重要,家长要成为孩子的后盾而不是管理者。

学习上的支持

1.帮孩子找到适合的学习资源(但要在他们同意的情况下)

2.当他们遇到难题时,一起分析原因,而不是直接给答案

3.关注学习方法是否有效,而不仅仅是成绩

生活上的支持

1.保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

2.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

3.适度安排放松活动,避免孩子过度疲劳

情绪上的支持

1.当孩子情绪低落时,给予理解而非批评

2.鼓励他们表达感受,哪怕这些感受听起来不合理

3.让孩子知道,失败和挫折是成长的一部分

给孩子自主权

不要替他们做决定,而是引导他们思考:“你觉得这个选择会带来什么结果?”“有没有其他解决办法?”

最后的心态调整

接受反复无常是正常的

青春期孩子的行为常常不稳定,今天做得好明天又退步,这是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避免过度自责

孩子的问题不全是家长的责任,他们已经有了自主意识和选择能力。

传递无条件的爱

让孩子知道,无论成绩如何、表现怎样,你的爱和信任不会改变。

最后还要说一点:这个过程或许不会一帆风顺。可能今天沟通得很顺利,明天孩子又恢复了老样子。但家长千万不要灰心,这正是青春期孩子的特点。多一点耐心,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成长。你会发现,当孩子感受到的是家长的理解与支持,而非控制和指责时,他们反而更愿意听从家长的建议。

最重要的是,家长不要把孩子的问题都归咎到自己身上。高中生已经具备为自己行为负责的能力,家长的任务不是替他们解决所有问题,而是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他们一个拥抱,告诉他们:“无论发生什么,我都相信你。”

为助力新一届高中生及家长及时了解最新的高考资讯、综评、强基等升学途径、志愿干货、学习技巧、复习资料、各地模考试卷等信息,我们给大家建立了【招考网】江苏高考交流群。

欢迎扫码进群学习交流,为孩子高考助力!

922群海报028.jpg

注: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由江苏招生考试网团队(微信公众号:jszkwx)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