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院校层级划分来了,看看你的目标在哪一档?
【推荐阅读】:2026年考研时间,定了!
1、34所自主划定复试分数线高校
“34所”指的是在硕士研究生招生过程中具备自主划定复试分数线资格的院校,全国共有34所高校属于这一类别。这些学校依据报考本校考生的总体情况和招生计划自主确定复试分数线,确定后报教育部备案即可。其复试启动时间通常较早,更方便考生进行调剂。
通常来说,“34所”公布分数线的时间较早,复试安排也相应提前。这对考生——尤其是需要参与调剂的同学而言非常关键。例如,报考北京大学的考生若在3月10日得知未达到校内自划线,即可提前准备调剂,而不必像非“34所”考生那样,等到3月25日国家线公布后才能行动。
关注“反差型”院校与专业
“34所”的自划线一般高于国家线,整体报考难度较大。不过也存在个别学校的特定专业分数线低于国家线的情况,尤其是理工类院校中的人文社科专业,或文科类院校中的理工科专业,有时甚至其优势专业也会出现这种现象。
比如,北京师范大学近几年文学类公共课复试线常为50分,明显低于国家线的55或54分;2021年,该校文学复试总分线为350分,而国家文学线为355分。
中西部高校竞争相对缓和
从地域分布来看,34所自划线高校中,位于北京、上海及东部沿海地区的学校报考竞争通常更为激烈。而中西部地区的高校——如兰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等,同样专业录取难度可能略低于东部同类型高校(如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当然,“相对好考”仍取决于具体专业情况。
以下是34所自划线高校完整名单: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山东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北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厦门大学、湖南大学、武汉大学、兰州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
2、985高校
大家对“985”这一概念应当已非常熟悉。“985工程”是国家为推进教育振兴、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而实施的重要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有5所985高校并不属于自划线院校,而是依据国家线划定复试分数线。对于既希望进入985高校,又想避开过高竞争压力的考生,可以将目标转向这5所高校:中国海洋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3、C9联盟
最初,仅有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被确定为首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高校,并获教育部拨款18亿元。
随后,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相继进入“985工程”,形成首批“2+7”格局,C9联盟因此成为中国顶尖高等教育实力的代表。
4、211高校
“211工程”指的是“面向21世纪的100所重点大学”,在全国范围内遴选约100所高校给予重点支持和资金优先分配。至2011年,211工程规模稳定在112所高校,不再新增。
许多国内顶尖高校在招聘教师时,虽未明确限定应聘者的学历背景,但通常要求本、硕、博三个阶段中至少有一个211或两个985院校背景。因此,未来有意进入高校任教的同学,需在211/985院校中完成硕士或博士学习。
所有985高校均属于211,但211高校不一定都是985。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在985和211高校之间,还存在一类“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院校。这些高校属于211,但不属于985,而是由中央部委直属。
该平台以行业特色型大学为基础,重点建设其优势学科,旨在满足国家与行业发展的重大需求,提升学科创新能力,打造世界一流学科群。
共有24所高校入选该平台:
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徐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华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东北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
如果你对考研有计划但不知道怎么实行,想冲刺却担心自己定力不足,想报补习班纠结选择.......
欢迎扫码咨询,我们专业老师免费解答!

5、中央部委直属高校
只有中央部委直属的211高校才有资格进入“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所谓中央部委直属高校,是指由国务院组成部门直接管理的高等院校。
其中,教育部直属最多,达75所。其他部委直属高校数量较少,如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7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也有些部委仅直属1所,如外交部的外交学院、共青团中央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国家体育总局的北京体育大学等。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部属高校都具备硕士招生资格,有些仅招收本科或专科生。
此外,部属高校的学生在奖助学金方面也可能有所不同。目前,博士研究生普通奖学金为每月1000元,硕士为500元,各校可适当下浮。
6、副部级大学
这是从校长行政级别角度进行的划分。全国有31所高校为副部级,加上副大军区级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共32所。
虽然对学生无直接影响,但可反映出学校的国家地位与受重视程度。这些高校绝大多数为985重点建设大学(除东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湖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外)。需注意,目前高校正在推进去行政化改革。
7、本一、本二、本三
这类划分基于高考录取批次,在考研择校中参考意义有限。因为不同省份对本科一批、二批的划分标准不同,主要由各地招生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划定。
8、全国重点大学
“全国重点大学”是指受到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校。这一概念起源于20世纪,1959年指定20所,1978年恢复并确立88所全国重点大学。
在高考本科分批次录取之前,大学被划分为重点与非重点。如今,大家通常所说的“重点大学”泛指包括985、211在内的院校以及某些省属重点高校。
9、“双一流”大学
“双一流”是指“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继211、985之后的新一轮高等教育战略,旨在提升中国高校的国际竞争力。
2015年,《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审议通过,将211、985等工程统一纳入“双一流”建设体系。
2017年公布的首批名单中,共137所高校入选,包括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36所,B类6所)和95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涉及465个建设学科(其中44个为自定学科)。
注: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由江苏招生考试网团队(微信公众号:jszkwx)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