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12点的书桌前,你是不是对着摊开的习题册发呆?背了半小时的单词好像没记住几个,想起上次模考的排名又忍不住心慌,越想越乱,连翻开课本的力气都没了?其实很多高中生都有过这样的时刻,但别慌——今天,江苏招生考试网小编想和你分享10句“暖心话”,每一句都能帮你把焦虑赶跑,让学习的劲儿重新回来。
1.把“当下该做的”攥紧,别盯着“结果”慌
今天计划背50个单词,就专心盯着单词本;晚上要刷10道数学基础题,就沉下心算步骤。别刚拿起书就想“这次月考能考多少”,也别做着题就担心“万一错太多怎么办”。你把每天的小任务都完成好,知识点慢慢攒起来,成绩自然会跟着往上走。越盯着结果越紧张,不如踏踏实实地过好每一天的学习时光。
2.你现在的努力没白费,只是“收获”还没到
背过的单词会藏在阅读题里,做过的习题会帮你应对考试里的同类题型。可能今天背完单词,明天做题还是会忘;可能这周刷了很多题,下次小测还是没明显进步。但别着急,这不是努力没用,而是“积累”需要时间。就像存钱一样,今天存1块,明天存2块,看着不起眼,时间长了就会攒成一笔“大财富”——你的知识储备,也是这样一点点攒起来的。
3.考得好别“飘”,考砸了别“垮”——一次考试说明不了什么
模考拿了班级前10,别觉得“自己已经没问题了”,放松了学习节奏;偶尔考砸了,也别躲在被子里哭,觉得“自己肯定学不好了”。高中的考试就像打怪升级路上的小关卡,一次赢了不代表通关,一次输了也不代表游戏结束。保持平常心,考得好就总结经验,考砸了就找出错题原因,别让一时的成绩打乱了自己的节奏。
4.做题卡壳别死磕!换个方法,难题可能就“通”了
遇到一道数学题,想了20分钟还是没思路,别盯着题目硬想,越想越烦躁。不如先放下这道题,去做几道简单的选择题换个脑子;或者问问同桌“这道题你是从哪个角度想的”,也可以翻一翻参考书里的解题思路。有时候换个角度、换种方法,原来觉得难的题,突然就“豁然开朗”了——学习不用一条路走到黑,灵活一点更轻松。
5.错题不是“绊脚石”,是帮你进步的“小老师”
看到错题别沮丧,也别随手划掉就不管了。每道错题都在告诉你“这里的知识点你还没吃透”:选择题错了,可能是概念记混了;大题错了,可能是解题步骤没掌握。把错题整理到本子上,标注清楚错因和正确思路,下次再遇到类似的题,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比起蒙对的题,错题反而能让你学得更扎实——它可是你进步的“宝藏”呢。
6.把“大目标”拆成“小任务”,压力会小很多
想“这次期末总分提高50分”,听起来有点难?不如把大目标拆成小步骤:比如语文先把古诗文默写的分拿满,数学每天多练2道函数基础题,英语每周多背一篇作文模板。别想着“一口吃成胖子”,把每天要做的小任务列在笔记本上,完成一个就打个勾。看着勾越来越多,你会发现,原来实现大目标也没那么难,压力也会跟着减轻。
7.不会就问不丢脸,“装懂”才会耽误自己
遇到不懂的知识点,别不好意思问——课间找老师多问一句“这个公式怎么用”,放学和同学讨论“这道题的思路我没懂”,一点都不丢人。反而那些明明没懂,却假装“我会了”的人,才会把问题越积越多。大家都是高中生,谁都有不会的地方,互相请教、互相帮助,反而能学得更快。别怕问,敢提问的人,才是真正想学好的人。
8.先让心“静下来”,学习效率才会高
坐在书桌前,脑子里却想着“等会儿要刷的视频”“明天要和同学去买的东西”,翻了半天书,一个字都没看进去——这就是心浮气躁的后果。不如先停下来,深呼吸3次,把桌面上的杂物收拾整齐,再告诉自己“接下来半小时,我只专心背英语课文”。心定下来了,注意力才能集中,看进去的知识点才会记得牢,学习效率自然就上去了。
9.别忽略“突然懂了”的快乐——这是学习的“小奖励”
昨天还没搞懂的物理公式,今天做题时突然“开窍”了;之前总记错的历史时间线,今天早读时突然“理顺”了——这种“啊!原来如此”的瞬间,其实特别珍贵。这比玩游戏通关还爽,因为这是你靠自己的努力换来的“成就感”。多留意这些小快乐,它们会变成你继续学习的“小动力”。
10.认真努力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别总担心“我努力了也没用”,其实你背的每一个单词、做的每一道题、改的每一道错题,都在为你“攒运气”。可能不是今天就能看到效果,也不是下次考试就能立刻进步,但只要你踏踏实实地学,坚持下去,那些付出总会在某个时刻给你惊喜。认真的人从来不会被辜负,你现在的努力,都是在为未来的自己铺路。
其实高中学习没那么可怕,它更像一场“慢慢走”的旅程,不用急着赶进度,也不用怕暂时落后。把这10句话摘抄保存,下次焦虑到学不进去时,翻出来看一看。你已经很棒了,只要调整好心态,一步一步往前走,就一定能看到属于自己的进步。继续加油呀!
为助力新一届高中生及家长及时了解最新的高考资讯、综评、强基等升学途径、志愿干货、学习技巧、复习资料、各地模考试卷等信息,我们给大家建立了【招考网】江苏高考交流群。
欢迎扫码进群学习交流,为孩子高考助力!

注: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由江苏招生考试网团队(微信公众号:jszkwx)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