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校日常学习,还是利用假期提前上预科课程,一套完整且高效的物理学习流程,都应涵盖预习、听课、复习、做作业、练习与总结这六大核心环节。唯有将每个环节落到实处,才能逐步夯实物理基础,提升解题能力。
一、预习:明确方向,带着问题学
预习的关键在于“提前感知”,而非“提前掌握”。物理学科在授课过程当中肯定是先讲知识,讲方程,然后应用到例题当中。学了方程之后,就能马上解出例题吗?当然不可以。那怎样预习才有效?首先需要提前看一下预科课程讲义或者教材完全解读,下节课会讲什么知识点,什么方程。这里需要明确,高中课内教材仅包含基础知识点,缺乏题型归纳、方法讲解,例题数量也有限,无论是预习还是复习,直接依赖教材效果甚微,因此预习需以预科课程讲义或优质教辅资料为核心。接下来,在预习过程当中先自己做讲义上的概念题,做得对不对不重要,但是要做到这个维度。第三个进阶要求是预习过程当中能不能提出一些问题?比如,看完讲义或者配套的教辅,你可能会对于某个知识点的概念描述有一些困惑,这个概念是什么意思?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这个方程怎么用?及时记录这些问题,带着疑问走进课堂,让听课更具针对性。
二、听课:抓重点、记关键,兼顾笔记与练习
听课过程中要做什么事?记笔记、做课堂练习。进入高中之后,什么是好的笔记习惯?这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部分。
(一)避开笔记误区,养成科学记笔记习惯
高中物理笔记的核心是“记录关键思路”,而非“复刻内容”,以下三个误区需重点规避:
一,笔记并非越多越好。笔记记得多,往往会伴随一个问题,就是可能没有听到课程的重点。二,单纯誊抄毫无意义。预科课讲义通常已标准化呈现大部分重点内容,比教材更详尽。对于讲义上已有的知识讲解,无需再逐字誊抄到笔记本上,只需用符号或标记标注重点即可;若老师补充了讲义未提及的内容,再简要记录在讲义对应位置。三,只记“可见内容”,忽略“隐形思路”。高中物理的学习重点,在于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思路与流程。老师授课时,通常会先讲解“分析过程”,如“为什么用这个方法”“如何判断物理模型”,再板书“解题流程”。很多同学只记录黑板上的解题步骤,却遗漏了老师口头阐述的分析过程——这恰恰是解题的核心。
科学的笔记习惯应满足两点:一是优先记录老师口述的“解题分析过程”,比如老师如何判断题型、如何选择公式、如何搭建物理模型,这些内容是解题的“灵魂”,需用简洁的语言快速记录;二是善用多色笔做标记,例如用黑笔记录解题过程,用红笔标注课程重点、易错点或自己暂时不懂的地方,方便后续复习时快速抓取关键信息。
(二)正视课堂练习,聚焦“理解”而非“结果”
听课环节的第二件事是课堂练习。在老师讲完例题之后,学生在课堂上一定能够马上做出课堂练习吗?不一定。我们要正视课堂练习的作用,课堂练习不一定能当场做出来,主要是能够及时反馈听课的效果和理解程度。第一,检验有没有听懂老师讲的方程的使用方式?第二,如果用错方程,需认真听老师讲解“为什么这个方程不适用”,纠正认知偏差;第三,训练高中的书写要求,避免后期因书写问题丢分。
听课的重点在于,老师讲完一个知识点,讲完一个方程,你能不能够快速理解到它的使用,而不只是听懂这个方程本身。这里再强调一遍,高中物理的知识点和方程本身没有用处,更重要的是理解方程的使用。至于方程列出来不会解,这个是数学能力的问题,课下去处理就行,我们课堂上的重点是要听懂为什么要列这个方程。
三、复习:抓核心、避误区,回归解题本质
很多同学在初中阶段习惯“听完课直接做作业”,但高中物理知识难度、题型复杂度大幅提升,跳过复习环节直接做作业,往往会导致“课上听懂了,作业却不会做”。
高中物理在学习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或者困惑点在于,很多同学在课上或者复习过程中,回看例题详解的时候,只看懂了计算过程,这个计算过程基本上用到的都是初中数学知识,你当然能看懂,但你看懂了有什么用呢?实际自己做题的过程中,重点是在方程是怎么列出来的?这个部分是老师在讲题时,口述分析过程的时候展现出来的,如果你在记笔记的过程中没有这个部分,就会导致你在课后复习的时候,根本没有复习到重点,这就是最大的问题。我看很多同学的笔记本上记的都是知识点或者例题,跟解题无关,笔记本反而变成累赘。
四、做作业:重模仿、守标准,避免脱节
做作业是衔接“复习”与“应用”的关键环节,核心原则是“与课堂知识紧密结合”,避免陷入“方法割裂”的误区。很多同学上课时,明明听懂了老师讲的例题方法,也记住了总结思路,但做作业时却刻意避开老师的方法,想凭自己的理解“另辟蹊径”。这种做法不仅会导致做题速度慢,还会让“课上听懂、课下不会”的问题愈发严重。
高中物理考高分,核心在于“标准化”而非“天赋或变通”。从新高一暑假开始,就需养成“模仿式”做作业的习惯:做作业前,先通过复习明确课堂上老师讲的核心方法、解题流程;做题时,主动联想“这道题和老师课上讲的哪个例题类似”,打开笔记,直接模仿例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甚至可以“照搬”解题框架,遇到不确定的地方随时查阅笔记;理解“模仿”的意义:高中物理多数题型都有固定的“模型”和标准化的解题流程,通过模仿能快速掌握同类题型的解法,建立“学习正反馈”。若一味追求“变通”,会导致知识体系混乱,越学越累,后期面对复杂题型更会无从下手。
五、练习与总结:多做题、善整理,打造专属题集
练习与总结是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闭环环节”,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练习:告别“裸考思维”,主动加餐
有些同学在初中阶段凭借聪明才智就能考高分,甚至无需额外做教辅,但高中物理绝不能依赖这种“裸考思维”。高中物理题型多变、知识点关联紧密,必须通过课外教辅练习(如《高中必刷题》)来拓展题型视野、强化解题熟练度,只有“见多”才能“识广”,避免考试时遇到陌生题型慌了阵脚。
(二)总结:用活页错题本,梳理题型与方法
再来看总结这个环节,它一般不是在听预科课的过程当中去做,主要是在学期内做,比如考试后、每章学完之后。具体方式就是整理错题。高中一定要必备一个错题本,并且一定要是活页本。学生整理错题的时候必须要按照知识顺序整理,活页本才方便调整顺序。且活页本容量要大,一本就能满足高中三年的使用需求。
错题本的具体要求又是什么呢?第一,不是内容越多越好,不用抄题,可以用便携打印机打印题目后粘贴,节省时间。第二,不需要整理所有的错题,只是计算错误的题不用记。第三,没错的题有的也需要上错题本,比如做得慢的题,想不清楚的题。第四,需要按知识顺序排列。第五,每个错题除了写下详解之外,还需概述解题流程“第一步……第二步……”
回到高中物理的重点,在于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思路和流程。整理错题的本质,是“梳理全部题型及解法”。从高一年级开始坚持,到高二新课结束时,错题本会成为一本专属的“高中物理精华手册”,涵盖所有你不会的题型、对应的解题方法;高三一轮复习时,再补充完善错题本,就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应对高考复习游刃有余。
六、提问:变“求答案”为“找问题”
与老师交流时,提问方式直接决定沟通效率。很多同学习惯问“老师这个题目怎么做”,这种提问本质上与“网上搜答案”无区别,老师往往只能直接给出解法,无法帮你纠正思维偏差。
高效的提问方式应是:“老师我的解法有什么问题?”两种提问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只追求“结果”,后者关注“思维过程”。提问前,需先尝试自己解题,哪怕只列出几个体现思维方向的方程,让老师明确你“卡在哪里”“思路错在哪里”,老师才能针对性地纠正你的思维方式,帮你找到问题根源。这种提问不仅能解决一道题,更能帮你避免同类思维误区,提升物理思维能力。
为助力新一届高中生及家长及时了解最新的高考资讯、综评、强基等升学途径、志愿干货、学习技巧、复习资料、各地模考试卷等信息,我们给大家建立了【招考网】江苏高考交流群。
欢迎扫码进群学习交流,为孩子高考助力!

注: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由江苏招生考试网团队(微信公众号:jszkwx)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