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阶段是孩子们成长的关键时期,新学期伊始,孩子们面临着学业压力增大、人际关系复杂、自我认知深化等多方面的挑战,心理状态容易出现波动。为了助力孩子平稳适应新学期,守护他们的心理健康,我们整理了这份《新学期家校协同:高中生心理支持与情绪关怀指南》,期望能为您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为孩子的成长筑牢坚实的心理防线。
一、开学初期高中生常见心理状态、情绪识别及应对方法
(一)学业焦虑:理性看待,科学疏导
1.情绪识别信号
(1)生理表现:出现失眠、多梦、易惊醒等睡眠问题;食欲不振或暴饮暴食;频繁头痛、胃痛,但身体检查无器质性病变;过度换气、心跳加速等。
(2)行为表现:学习时注意力难以集中,频繁走神;逃避学习任务,拖延作业完成时间;拒绝与家人交流学习情况。
(3)语言表达:经常说“我肯定考不好”“学习太难了,我学不会”“要是考不上好大学,我就完了”。
2.针对性应对方法
(1)倾听与共情:当孩子表达学业焦虑时,家长要耐心倾听,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共情,如“我能感受到你现在的压力很大,这种焦虑是很正常的,我们一起想想办法”。避免指责和批评,如“你怎么这么没用,这点压力都承受不了”。
(2)制定合理目标:和孩子一起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让孩子在逐步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例如,如果孩子的目标是提高数学成绩,可以先设定每周掌握一个章节的重点知识点。
(3)放松训练:教孩子一些简单的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每天安排15-20分钟让孩子进行放松练习,缓解紧张情绪。比如,在孩子学习间隙,引导他进行深呼吸练习,慢慢地吸气,再缓缓地呼气,重复几次。
(二)社交困扰:积极引导,拓展支持
1.情绪识别信号
(1)生理表现:因社交问题出现脸红、心跳加速、出汗等生理反应;情绪低落时伴有身体乏力、无精打采。
(2)行为表现:回避社交场合,减少与同学的交流和互动;在学校独来独往,不参加集体活动;过度依赖手机,通过线上交流代替面对面社交。
(3)语言表达:抱怨“没人理解我”“我和同学合不来”“我不想和他们交往”。
2.针对性应对方法
(1)鼓励社交实践: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社团活动、兴趣小组等,扩大社交圈子,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例如,如果孩子喜欢绘画,可以鼓励他参加学校的绘画社团。
(2)培养沟通技巧:教孩子一些有效的沟通技巧,如倾听他人意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尊重他人差异等。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孩子在实践中提高沟通能力。
(3)关注社交反馈:与孩子定期交流社交情况,了解他在社交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当孩子分享与同学相处的美好经历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二、日常家庭心理支持:从“关注”到“助
(一)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1.尊重孩子的个性与选择:高中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快速发展的阶段,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如选择兴趣爱好、穿着打扮等。在孩子做出选择时,给予支持和引导,而不是强行干涉。
2.避免家庭冲突: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家长要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发生激烈争吵和冲突,保持家庭氛围的和谐稳定。如果遇到矛盾和问题,要通过平和沟通的方式解决。
3.组织家庭活动:定期组织家庭活动,如一起看电影、做游戏、外出旅游等,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交流,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
(二)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而非结果
1.肯定努力与进步:关注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付出,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和成绩。即使孩子的考试成绩不理想,也要看到他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表现,如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并给予鼓励和表扬。
2.帮助分析问题: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家长要与孩子一起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和批评。例如,如果孩子数学成绩下降,可以帮助他分析是知识点掌握不牢还是解题方法不当。
3.提供学习资源支持:根据孩子的学习需求,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如参考书籍、学习工具、在线课程等。同时,鼓励孩子利用学校图书馆、网络资源等拓展学习渠道。
(三)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
1.情绪认知教育:帮助孩子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了解不同情绪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可以通过与孩子分享自己的情绪体验、阅读情绪相关的书籍等方式,引导孩子学会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2.情绪调节方法指导:教孩子一些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如运动、听音乐、写日记、与朋友倾诉等。鼓励孩子在遇到负面情绪时,主动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调节。例如,当孩子感到焦虑时,可以建议他去操场跑几圈,释放压力。
3.情绪榜样示范:家长要以身作则,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孩子面前,要展现出积极乐观的心态,遇到问题时冷静处理,不随意发脾气。
三、重点关注:这些信号需要“家校及时联动”
(一)必须警惕的“心理预警信号”
1.情绪极度低落:长时间情绪低落、沮丧,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甚至出现绝望、无助的感觉,持续时间超过两周。
2.行为异常改变:突然改变生活习惯,如饮食、睡眠紊乱;出现自伤、自残行为,如用刀划伤自己、撞墙等;有自杀念头或行为,如谈论死亡、写遗书等。
3.社交严重退缩:完全回避社交活动,不与家人、朋友交流,将自己封闭在房间里,拒绝与外界接触。
4.学习功能受损:无法集中精力学习,学习成绩急剧下降,甚至出现逃学、辍学等情况。
(二)家校协同干预步骤
1.家长及时沟通:发现孩子出现上述预警信号后,家长要第一时间与孩子进行坦诚、温和的沟通,表达对孩子的关心和支持,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如果孩子不愿意交流,不要强迫,可以给孩子一些时间和空间,同时通过写信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关爱。
2.迅速联系学校:在发现问题的当天或24小时内,家长要及时与学校班主任、心理老师取得联系,详细说明孩子的具体情况,包括情绪表现、行为变化、近期发生的重要事件等。与学校共同商讨干预方案,确定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3.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孩子的心理问题较为严重,在学校心理老师的建议下,及时带孩子前往正规的精神心理专科医院或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进行评估和治疗。遵循专业医生的建议,积极配合治疗,不要因为担心“丢面子”而延误孩子的治疗时机。
四、家校协同:让心理支持“无缝衔接
(一)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
定期沟通:班主任通过班级群或家长会等方式,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分享心理健康知识和教育建议;家长也要及时向班主任反馈孩子在家的表现和情绪变化,形成家校信息共享的良好局面。
紧急沟通:如果孩子出现突发心理问题或紧急情况,家长和学校要第一时间取得联系,及时沟通信息,共同采取应对措施,确保孩子的安全。
(二)共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
家长学校:每学期开展2-3次家长学校活动,邀请家长到校参与家庭教育或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传授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和心理调适技巧,提高家长的心理素养和教育能力。
家校融合活动:组织开展校园开放日、集体生日活动,通过家校社多元互动,增强家长与孩子的情感沟通,改善亲子关系,共同营造积极和谐的家庭心理氛围。
孩子的心理健康,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基石。高中阶段是孩子们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家校双方更加密切地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心理支持和关怀。让我们携手共进,用爱和理解为孩子撑起一片心理健康的蓝天,助力他们自信、从容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为助力新一届高中生及家长及时了解最新的高考资讯、综评、强基等升学途径、志愿干货、学习技巧、复习资料、各地模考试卷等信息,我们给大家建立了【招考网】江苏高考交流群。
欢迎添加苏小招微信(sxz028),发送:高考年份(如:2028高考),即可邀请您进群学习交流,还可以领取下方海报中任意一本电子版资料!


注:本文内容来源江苏省马陵中学,由江苏招生考试网团队(微信公众号:jszkwx)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