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中共中央、国务院:鼓励应用本科办职业技术学院

普通高考高校动态   Ι  2025年09月01日
4582
摘要:近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其中提到,鼓励应用型本科学校举办职业技术学院或开设职业技术专业。

近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其中提到,鼓励应用型本科学校举办职业技术学院或开设职业技术专业。

这不是国务院首次发文提到要应用型高校参与职业教育。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就曾明确提出“鼓励应用型本科学校开展职业本科教育”。

同年,教育部印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多措并举加大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力度,除支持一批国家优质高职专科院校升格为职业本科学校,还同时鼓励高水平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申请设置职业本科教育专业。

不仅如此,各地方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应用型本科学校举办职业技术学院或专业。例如,《河南省职业教育条例》明确鼓励应用型本科学校举办职业技术学院或者开设职业技术专业。

云南省人民政府印发的《云南省职业教育提质效实施方案》中也提到,支持本科学校设置本科层次职业学院和职业教育专业,推动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财经大学、西南林业大学、文山学院、普洱学院、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等高校参与职业教育改革,培养本科层次高技能人才。

多所应用型高校已获批职业本科专业

应用型高校布局职业本科教育整体仍处于探索初期,举办职业学院需要统筹协调的环节多、涉及面广,对高校而言是不小的挑战,因此多数院校目前选择从职业本科专业入手逐步探索。

麦可思研究统计数据显示,教育部2022年共备案768个职业本科专业,其中超两成是普通本科高校申报的。2025年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备案结果显示,有不少应用型高校获批职业本科专业。例如吉林省共拟新增9个职业本科专业,其中5个专业是应用型本科申报的。四川省也有7所获批了8个职业本科专业。

中共中央、国务院:鼓励应用本科办职业技术学院_副本.jpg

具体来看,滇西应用技术大学获批“智能化农业装备技术”“茶叶生产与应用技术”等5个职业本科专业。学校认为,获批职业本科专业是对接区域产业发展及转型升级需求,深化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获批了“智能制造工程技术”职业本科专业,明确以培养联结研发环节与生产环节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目标。上海电机学院获批了“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职业本科专业,四川工业科技学院获批了“无人机系统应用技术”职业本科专业。

应用型本科办职业教育,“市场”认可度如何?以岭南师范学院为例,该校是广东省第一所开办职业教育本科专业的公办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2024年获批了该校首个职业本科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技术专业。据学校公布的2025年各专业投档分数线,机械电子工程技术专业投档线为516分,高于广东省控线80分,分数线在该校19个专业组(物理)中排第三位。

应用型高校办职业本科意义重大

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办职业本科专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副理事长、铜仁学院原校长侯长林近日撰文指出,应用型高校举办职业本科专业不仅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也是应用型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应该倡导和鼓励。

从人才培养质量来看,当前87所职业本科高校因升本时间短,在职业学科建设、理论教学等方面存在短板,短期内难以大批量培养高质量高技能人才;而应用型高校在学科基础、理论教学体系上的优势,恰好能弥补这一缺口,共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对应用型高校自身而言,这更是一次突破转型瓶颈的契机。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虽已完成初步应用转型,但部分学校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夹心层困境——既难与研究型高校比拼科研,又在实践教学上不及职业本科高校。通过举办职业本科专业,应用型高校可直接学习职业本科高校“紧密对接产业、校企深度融合、引进行业专家”的优势,将应用转型推向深入,同时还能享受职业教育的政策红利,找到差异化发展路径。

更重要的是,这一举措将加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当前职业教育领域仍存在“专科比例过高、本科比例过小”的结构问题,应用型高校的参与能快速扩大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体量;此外,部分应用型高校已具备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其参与职业本科教育后,可更快推动职业教育向硕士、博士层次延伸——若仅依靠现有职业本科高校突破层次瓶颈,可能需要数十年时间,而应用型高校的加入将大幅缩短这一进程。

归根结底,应用型本科转型举办职业教育,是适应我国产业升级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当前新兴产业快速崛起、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对“既懂理论又善实践”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日益迫切,而应用型高校参与职业本科教育,正是打通“人才链与产业链”关键节点的重要探索,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注:本文内容来源麦可思研究、教育部网站、各省教育厅网站、各校网站、中国青年报,由江苏招生考试网团队(微信公众号:jszkwx)综合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