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高二学生必须学会:在学校“松弛”的学习方式

普通高考高考复习   Ι  2025年08月29日
6066
摘要:高二是高中阶段的关键转折点——知识难度陡增,学习任务堆得更满,不少同学一头扎进“熬夜刷题、补习连轴转”的节奏里,却越学越疲惫。

高二是高中阶段的关键转折点——知识难度陡增,学习任务堆得更满,不少同学一头扎进“熬夜刷题、补习连轴转”的节奏里,却越学越疲惫。

但你有没有发现?真正高效的学习者,往往不是时刻紧绷的人,而是懂“松弛”的人。

为什么“松弛”反而更重要?

科学早就证明: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资源”。长期紧绷着学,反而会让认知能力下降——记东西记不牢,做题时脑子转得慢,连创造力都会被“榨干”。

反过来,适当放松时,大脑其实在悄悄“干活”:

它会把零散的知识整合起来,帮你加深记忆;短暂的休息后再投入学习,效率反而比硬熬2小时更高。

就连很多高考状元分享经验时都提到:不是学习时间越长越好,高效+适当放松,才是持续进步的关键。

欢迎新一届的高二学生及家长扫码进群,每天群里分享最新的高考资讯、综评、强基等升学途径、志愿干货、学习技巧、复习资料、各地模考试卷等信息哦。

高二_副本.png

5个“松弛学习法”,在学校就能用!快跟着江苏招生考试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抓牢课堂45分钟,比课后补2小时管用

课堂效率直接决定学习效果。与其课上走神、课后花大量时间“返工”,不如做好这几点:

•课前2分钟快速翻书,看看本节课要讲啥,带着疑问听课;

•紧跟老师思路,别总纠结“上一个知识点没懂”,先跟着走,不懂的记下来课后问;

•别当“抄笔记机器”,只记重点(比如老师反复强调的、自己觉得难的),重点听逻辑和方法。

2.课间10分钟,别用来赶作业——专门放松

很多同学课间还趴在桌上写题,其实反而会让大脑“累瘫”。课间就该彻底松下来:

•站起来走走,去接杯水、眺望窗外(让眼睛和脑子都歇会儿);

•和同学聊两句轻松的话题(别聊“这题你会吗”);

•做几个简单的伸展动作,活动一下久坐的肩膀和脖子。

3.自习用“番茄法”:学25分钟,歇5分钟

自习时别逼自己“必须连续学2小时”,试试番茄工作法:

•定25-30分钟闹钟,这段时间专心做一件事(比如攻克数学大题、背英语单词);

•闹钟响了就停手,休息5分钟(站起来活动、看两眼窗外都行);

•重复3-4轮后,再歇15-20分钟。这样比“硬熬2小时”效率高一大截。

4.作业别“全抓”,学会“战略性放弃”

作业是为了帮你巩固知识,不是为了“写完”。遇到堆成山的作业,先筛一筛:

•已经完全掌握的内容(比如简单的抄写、重复的基础题),快速做甚至和老师申请“减免”;

•重点攻自己薄弱的部分(比如物理的力学题、语文的文言文翻译);

•别为了“作业全对”熬到深夜,宁愿少做一道题,也要保证睡眠(睡够了第二天才有精神学)。

5.每天留1项“开心事”,给学习“充电”

哪怕学习再忙,每天也要留10-20分钟做件让自己舒服的事:

•课间和同学打会儿羽毛球、跑步;

•午休时听首喜欢的歌;

•睡前翻两页不是课本的书……

这些事看似“耽误时间”,其实是在帮你调节状态——心情放松了,学起来才更有劲儿。

比方法更重要:建立“松弛有度”的心态

接受“不完美”:允许自己犯错

别逼自己“每道题都对、每次考试都满分”。

高二本就是查漏补缺的阶段,做错了题、考砸了一次,反而能帮你找到薄弱点——从错误里学到的,比“全对”时更多。

盯“过程”,别只盯“分数”

别总纠结“这次考了多少名”,多问问自己“今天学会了什么”:

•比如“原来数学的排列组合可以这么算”“终于搞懂了物理的楞次定律”……

学习是“积累”出来的,每天进步一点点,到最后结果自然不会差。

找“同伴”,别自己硬扛

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组队学习:

不懂的题互相讲,累的时候互相打气,比一个人闷头学轻松多了。

遇到实在扛不住的压力,也别憋着——和老师聊聊、跟家长说说,他们其实很愿意帮你。

最后想说:松弛不是“懒”,而是“聪明学”——它不是让你少学,而是让你在“学”和“歇”之间找到平衡,既保住效率,又守住身心健康。

高二这一年,别把自己逼得太紧。试着用“松弛学习法”调整节奏,你会发现:

不用熬到深夜,不用时刻紧绷,也能学得扎实、学得轻松,还能带着更好的状态,去接高三的挑战。

从今天课间10分钟开始试试吧——站起来,看看窗外的天,你会比一直趴在桌上的人,走得更远。

欢迎添加苏小招微信(sxz028),发送:高考年份(如:2027高考),领取下方海报中任意一本电子版资料!

sxz028.jpg

高中生资料.jpg

注: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由江苏招生考试网团队(微信公众号:jszkwx)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