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选专业时,很多考生家长倾向于热门专业,觉得招生人数多社会需求大应该好就业。但有些专业可能“人满为患”,严重内卷,如果不是在双一流、重点本科院校,随大流可能难就业!快跟着江苏招生考试网小编一起来这5大“人满为患”专业吧!
临床医学专业:提升门槛是大势所趋
教育部已明确提出医学教育需要“停中职、控高职”,稳步发展本科。其中特别强调,临床医学类、中医学类专业将逐步实现一本招生。这意味着,未来一本学历可能成为医学专业的基本起点。
医学类专业本身就是热门,竞争激烈,想要进入医院成为医生并不容易。若成绩优异可报考顶尖医学院校;如果考生的学习成绩有限,坦诚地说,不建议报考临床医学专业。相比之下,选择相对冷门但未来存在需求缺口的专业,或许是更明智的选择。
英语专业:普通院校毕业生转行率高
随着外语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掌握英语的大学生已非常普遍且AI翻译技术发展压缩传统翻译、外贸岗位空间。
毕业生往往形成两极分化的状态,知名院校毕业生起点高、进步快,有机会从事口译、同声传译或涉外工作;而多数普通院校毕业生就业机会较少,转行比例较高。
可以将英语为辅修或双学位,结合其他专业提升复合能力。如:与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律、新闻传播、国际关系等专业方向进行组合,增强跨领域沟通能力和职业竞争力。
师范类:“双非生”进公办学校越来越难
师范类专业的毕业生大多以成为教师为目标。如今,许多经验丰富的机构老师正在努力考入编制岗位。
同时,大批名校毕业生及硕士、博士出于对教师职业社会认可度的青睐,也纷纷加入竞争,导致教师岗位应聘人数激增。非“985”、“211”出身的“双非”师范生,进入公办学校的难度明显增加。
师范类是报考热度最高的专业类之一,如果还想报师范,可以优先选择以下三类高校:
·公费师范生(国家/地方)
·师范名校(北师大、南京师大、华东师大、湖南师大等等)
·名校(985、211的非师范高校)
若要报考除上述三类以外的其他师范大学,考教师编难度增大,要有心理准备。
软件工程:大企业要求高,中小企业需求有限
软件工程涉及软件开发与维护,听起来属于技术含量较高的职业。目前,众多高校乃至职业培训机构均开设该专业,培养层次多样。
但毕业生就业情况却大相径庭,大企业工作环境和待遇好,但招聘要求较高,通常仅针对重点院校进行校招;中小企业岗位需求有限,薪资水平也相对较低。
在校期间可参加一些权威比赛,如:蓝桥杯;或自主开发小程序/网站等,形式技术作品集;尽早争取互联网公司实习。普通院校学生先争取中小型企业核心开发岗,后续再向优质平台跃迁。
化学类:岗位少、就业面相对狭窄
普通院校的化学专业毕业生,通常是在一些工厂寻找技术科的岗位。该专业曾一度备受青睐,但随着行业形势变化,相关岗位逐渐饱和。
不仅就业机会减少,工作环境也可能不尽如人意,不少岗位需轮班作业,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易感到疲劳。因此,每年均有部分毕业生选择转行。
考生若对科研有兴趣可深造,若选择就业,需优先考虑行业龙头国企或外资企业,注意工作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提前规划职业保护与技能过渡方案。
会计学:供给失衡
会计学常被视为最容易就业的专业之一,几乎每家企业都需要财务人员,市场需求广泛。然而,由于开设该专业的院校过多,涵盖各个办学层次,导致毕业生数量远超优质岗位需求,出现“多人竞一岗”的局面。
低端人才虽然过度饱和,但高端人才却始终稀缺。因此对于会计学专业学生来讲,要想提升自身竞争优势,要么选择考研深造,要么就不停的考证。除了中级、高级这样的职称考试,此外还有CPA(注册会计师)、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CFA(特许金融分析师)、CMA(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等证书可以选择考取。
热门专业不代表适合报考
“随大流”可能带来弊端
很多家长和考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可能会参考热门专业。报考热度高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有着现实原因,肯定是大家看好了行业前景。
不过选专业涉及到很多层面的考量,最好不要抱着“从众”的心态,因为“随大流”可能带来就业难的情况。那么多学生都选择的专业,市场真的能容纳下吗?
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热门专业虽然成功入行的毕业生,待遇确实不错;但我们忽略了,还有大量毕业生难以“上岸”,以至于不得不另谋出路。
越是热门往往也意味着竞争越激烈,随之而来的是择优录用,入职门槛越来越高。如果对这类专业确实感兴趣,那么成绩好的话还是可以报考的。如果本身成绩不突出,只能考上普通水平的大学,那就需要慎重选择。
考得好,也要报得好!你想上985/211,想当公务员/学医/师范/法律/金融……不知道选择什么大学?适合读什么专业?……欢迎扫码或直接点击下方链接咨询,专业的老师会根据孩子情况进行评估,3个工作日内给您反馈结果。
咨询链接:https://jinshuju.net/f/toOymc
在此,小编也给大家推荐一个志愿填报的便捷工具——志愿通志愿填报系统!可查高校、查专业、查分数,智能推荐冲稳保院校等功能。
有需要的考生及家长,微信扫一扫海报上二维码,即可体验哦。
注: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由江苏招生考试网团队(微信公众号:jszkwx)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