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二的战场上,总有一些同学看起来不那么拼命,成绩却稳居前列;而另一些同学挑灯夜读,成绩却始终在中下游徘徊。
带过多年毕业班的老师发现这其中的关键差异,往往不在于努力程度,而在于学习的顺序策略。
今天,江苏招生考试网小编给大家分享三个调换学习顺序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效。
误区:为什么勤奋≠高分?
绝大多数中下游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学习顺序错了。
他们通常按照“听课-做题-改错-复习”的线性模式学习。
上课认真听讲,回家拼命做题,错了就看一下答案,考试前匆忙复习。
这个流程看似合理,却隐藏着三个致命缺陷:
•被动接受知识而非主动获取
•重视答题数量而非思考质量
•考前突击而非平时深度理解
接下来,告诉你如何调换三个关键顺序,激活你的学习潜能。快跟着江苏招生考试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顺序调换一:先预习后听课→先自学前听课
传统预习=提前看一遍明天要学的内容,效果有限。
高效自学=提前研究+提出问题+尝试解决
具体操作:
•前一天晚上花20-30分钟,真正自学新内容
•不只是阅读,而要尝试理解概念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在不懂的地方做标记,提前写下2-3个问题
•尝试做1-2道基础题检验理解程度
这样第二天听课,你不再是被动接收者,而是带着问题的主动探索者。
听课变成了验证和答疑的过程,效率提升300%。
顺序调换二:先做题后改错→先讲题后做题
常见做法是做完题对答案,错的看解析然后“明白了”。
逆袭方法:拿到作业先“说题”
具体操作:
•不看答案,先自言自语讲解这道题要考什么
•分析题目涉及的知识点和可能的解法
•预测题目会设什么陷阱,需要注意什么
•然后再动笔做题,做完立即对照思路差异
这个方法训练的是出题人思维,让你看透题目背后的考查意图。
坚持2周,你会发现做题准确率大幅提升。
顺序调换三:先复习后考试→先教人后复习
考前复习通常是看书、看笔记、看错题。
高效方法:扮演老师,把知识教给别人
具体操作:
•找同学组成学习小组,轮流讲解知识点
•没有听众?对着墙或者手机录音也可以
•尝试不看书本,完整复述一个概念或解题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的理解漏洞
教是最好的学。
当你能够清晰讲解一个知识点时,说明你已经真正掌握了它。
实战案例:某学生如何从年级第300名逆袭到第9名
小林同学,高二上学期期末排名年级第300名(全年级500人)。实施了这三个顺序调换后:
•第1个月:成绩小幅提升,学习感觉轻松了些
•第2个月:数学物理明显进步,进入班级中游
•第3个月:期末考试跃居班级第5,年级第48名
•高二结束:稳居班级第1,年级第9名
最重要的是,他每天睡觉时间反而提前了1小时,周末还有时间打篮球。
开始行动:21天改变学习轨迹
改变习惯不容易,建议你分阶段实施:
第一周:重点实践“先自学前听课”,每天记录提出问题的数量和质量。
第二周:加入“先讲题后做题”,特别在数学和理科科目中应用。
第三周:全面实施三个顺序调换,加入“先教人后复习”。
每周末花15分钟回顾本周的学习感受和效果,及时调整。
学习本质上是一场思维方式的较量。
那些顶尖学生之所以学得轻松又高效,不是因为他们更聪明,而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更有效的学习策略。
调换三个顺序,本质上是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思考,从知识接收者变为知识建构者。
高二正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期,现在调整完全来得及。相信只要你践行这三步,下一个实现逆袭的,就是你!最好的开始时间是一年前,其次是现在。
为助力新一届高中生及家长及时了解最新的高考资讯、综评、强基等升学途径、志愿干货、学习技巧、复习资料、各地模考试卷等信息,我们给大家建立了【招考网】江苏高考交流群。
欢迎添加苏小招微信(sxz028),发送:高考年份(如:2027高考),即可邀请您进群学习交流,还可以领取下方海报中任意一本电子版资料!
注: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由江苏招生考试网团队(微信公众号:jszkwx)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