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成长“心”护航:高中生和家长共读!

普通高考高考复习家长帮   Ι  2025年07月18日
406
摘要:如何让高中生在假期中学会自我管理?家长又该如何用智慧陪伴代替焦虑监督?请跟随这份“双向奔赴”的成长行动指南,让这个假期成为彼此滋养的盛夏时光!

蝉鸣渐起,姑苏夏意浓。亲爱的同学们,期盼已久的暑假画卷已徐徐展开;尊敬的家长们,这既是孩子的休整期,更是亲子关系的“耕耘季”。如何让高中生在假期中学会自我管理?家长又该如何用智慧陪伴代替焦虑监督?请跟随这份“双向奔赴”的成长行动指南,让这个假期成为彼此滋养的盛夏时光!

一、学习规划:从“任务”到“探索”,携手定目标,赋能自主力

致家长:做孩子的“成长顾问”

与孩子共同制定暑期计划,用“三问法”引导思考:

1.“这个暑假你最想突破什么?”(如数学难题、英语口语)

2.“你希望我每天如何支持你?”(如提醒时间、提供资源)

3.“我们怎么确定目标达成了?”(如每周复盘会)

沟通“心”法:用“我注意到……”代替“你应该……”,如:“我注意到你这周主动整理了错题,需要我帮忙找些练习吗?”。

致同学:我的计划我主导

尝试用“SMART原则”制定目标:

1.Specific(具体):如“每天背20个单词”而非“学英语”

2.Measurable(可衡量):用错题本记录进步

3.Attainable(可实现):目标分阶段,如先攻克三角函数再挑战导数

4.Relevant(相关):目标与学业/兴趣关联

5.Time-bound(有时限):每周为一个小周期

家庭行动:建立“成长同盟”

每周一次“家庭会议日”,用“三明治谈话法”复盘:

1.先夸一句:“你这周坚持运动,真棒!”;

2.提一个温和建议:“如果错题本能分科目整理,复习会更高效哦”;

3.问一个支持需求:“下周你需要我怎么帮你?”。

二、心理调适:从“焦虑”到“松弛”,共筑情绪港湾

致家长:做稳定的“情绪容器”

警惕“假期综合征”背后的心理需求:孩子若出现持续熬夜、拖延严重、情绪低落、易怒、过度沉迷网络等,可能是在表达压力、寻求关注或需要空间。这往往是求助的信号,而非简单的“懒散”或“叛逆”。

对策:

1.每天10分钟“无干扰对话”:放下手机,用“我”句式表达关心(如:“我注意到你这两天话少了,需要聊聊吗?”)

2.尊重“心理边界”:进孩子房间前敲门,给予适度的独处空间和时间,信任他们能处理好自己的事务。

3.避免三连问:“作业写完了吗?”“考试有把握吗?”“开学能进步吗?”

致同学:做自己情绪的观察员

试试“情绪温度计”:每天简单记录心情分值(1-10分)及主要原因(如:完成目标开心=8分;与朋友有小矛盾郁闷=5分),了解情绪波动规律。

学会“三步呼吸法”应对焦虑:

1.吸气4秒,想象吸入平静

2.屏息4秒,感受身体放松

3.呼气6秒,想象呼出压力

家庭行动:共建“心灵氧吧”

1.共同制定“家庭情绪公约”:如“生气时不说伤人的话”“难过时给彼此一个拥抱”;

2.设立“心灵驿站角”:在书房/客厅放一个“解忧信箱”,用写信方式表达难以开口的话。

三、角色定位:从“监督者”到“支持者”,寻找亲子平衡点

致家长:做孩子的“成长合伙人”

避免三个“坑”:

1.过度比较:“别人家孩子每天学8小时”,易打击自信,引发逆反;

2.突然“断网”:对电子产品的管理宜疏不宜堵,提前共同商定使用规则,重在培养自律,而非突然没收引发冲突;

3.完全放养:适度的关注和参与(如每周复盘)是必要的支持。

支持技巧:

1.用“你觉得这个资源对你有帮助吗?”代替“你必须去学这个!”;

2.发现孩子情绪低落时,用“我注意到……”句式表达关心。

致同学:做自我成长的“第一责任人”

学会“向家长要支持”:

1.具体化需求:“我需要你每天提醒我运动30分钟”;

2.表达感受:“你突然进我房间,我会觉得被打扰”;

3.提出方案:“下周我想自己管理时间,周末我们一起复盘好吗?”。

家庭行动:激发“共育”乐趣

1.共同设立“家庭挑战赛”:如“本周我们谁先完成运动目标”“谁能发现对方3个优点”;

2.制作“家庭成长树”:在客厅贴一棵大树,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就贴一片叶子,暑假结束时见证成长。

亲爱的同学们,这个暑假,愿你既有仰望星空的憧憬,亦有脚踏实地的耕耘,在自主探索中遇见更丰盈的自己。

尊敬的家长们,陪伴的本质是“看见”与“支持”。放下焦虑,给予信任,您稳定的爱和智慧的放手,是孩子成长路上最坚实的风帆。

在这个充满可能的夏天,让家成为温暖的港湾,让假期成为青春的加油站,家校同心,亲子同行,实现一场温暖而有力的“双向奔赴”!

为助力各位高考生和家长及时了解最新的高考资讯、综评、强基等升学途径、志愿干货、学习技巧、复习资料、各地模考试卷等信息,我们给大家建立了【招考网】江苏高考交流群。

欢迎添加苏小招微信(sxz028),发送:高考年份(如:2026高考),即可邀请您进群学习交流,还可以领取下方海报中任意一本电子版资料!

sxz028.jpg

高中生资料.jpg

注: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由江苏招生考试网团队(微信公众号:jszkwx)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