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100%就业!32所高校,入选教育部名单

普通高考高校动态   Ι  2025年07月06日
692
摘要:卓越工程师,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攻克世界桥隧建造难题、打破调水大泵国际垄断……在一项项超级工程、大国重器中,都刻印着工程师的身影。

卓越工程师,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攻克世界桥隧建造难题、打破调水大泵国际垄断……在一项项超级工程、大国重器中,都刻印着工程师的身影。大力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为工程师队伍建设添砖加瓦,更是高等教育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

今年3月,西北工业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首届研究生毕业,100%实现就业。6月,北京邮电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迎来首届毕业生,近九成奔赴国家战略导向单位和行业领军企业就业。又一批新工程师们,将奔赴国之所需的前沿领域、国防重点领域,贡献青春才智。

100%就业!32所高校,入选教育部名单.png

依托高校成立的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正在源源不断培养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3月的两会“部长通道”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明确表示,以产教融合为基础,推动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目前已建立了40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未来将会进一步扩大。这意味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改革,将在更大范围持续推进。

32所高校,入选“国家队”

实际上,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已探索多年。

从2010年启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到2018年“卓越计划2.0”,到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强调要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再到2022年启动卓越工程师产教融合培养行动,剑指产教脱节困局……十几年来,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步步升级,自主培养的路径渐渐清晰。

100%就业!32所高校,入选教育部名单2_副本.jpg

相较于基础研究聚焦“从0到1”,工程教育则重点发力“从1到10”的产业应用,这决定了高质量工程人才培养必须走出学校,融入产业实践。

作为打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的中转站,强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做中学”的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逐步落地。截至目前,教育部已经公布了三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名单,共有32所高校获批建设。高校依据自身学科优势,在原有的培养范式上实现突破。

100%就业!32所高校,入选教育部名单3_副本.jpg

匹配需求,项目制育才

从招生开始,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就有所不同,不按专业类别划分,而是采用项目制。企业出题与高校联合招生,意在打破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学科化、院系制”传统组织模式。

事先匹配、企业专家主导面试、共建招生项目库……北京理工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综合学生专业兴趣等情况,提前与企业匹配,确保学生适配到最适合的项目。学校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方车辆研究所合作,编制了涵盖多领域50多个项目的工程硕博士依托项目库,学生提前选择、广泛参与实践,实现工程项目实践梯次培养。

在东南大学卓工学院,所有学生都要入企入项目,学院每年的项目根据国家战略、社会需求不断进行动态调整。2023年至今,31个卓工项目的研究课题超过200项,580名校内外导师共同参与了400多名学生的全流程培养,多个领域发布合作指南近百条。

100%就业!32所高校,入选教育部名单5.png

课程创新,打牢基础

在理论学习阶段,课程创新也是贯穿培养全过程的重点之一,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和适应将来的入企实践。

聚焦行业创新发展、绿色低碳发展的北京科技大学,持续推进冶金行业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改革,建设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毛新平领衔核心课程体系,重点建设15门左右核心课程,目前已发布了碳中和科学与工程前沿等首批5门课程。

南方科技大学则通过校企联合定制化设置课程清单以及编制新教材,将最新产业经验与知识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在课程中将强调基础课程和行业实践课程的有机结合,注重实务实操类课程建设。

工学交替,实践为先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的,是能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在原有学习模式中,学习地点主要在教室课堂,但在新的培养方案下,走出学校深入产业一线,融入产业实际,才是能力提升的关键。各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普遍安排按照硕士“1+2”、博士“2+3”周期,把促进“干中学”的工学交替培养模式落到实处。

山东大学去年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后,大力支持学生在项目中实践,他们中有的参与了密码算法自动化评估平台的研发,有的在高原铁路一线,有的深入芯片头部企业。学校对隧道工程灾变防控与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等5个国家级平台提档升级,建成类企业级别仿真环境的工程师技术中心,让学生在“真”环境中研究“真”问题。

多元考核,能力为导向

与学术人才相比,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在能力、目标、要求上都有很大不同,因此,在评价方式上,要着力扭转“唯论文”倾向。

天津大学拓展多元评价标准体系,涵盖学术成果、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等多个维度,建立跨学科专家组织和企业行业评价专家联盟,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综合能力。

100%就业!32所高校,入选教育部名单6.png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门成立了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工程硕博士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企业专家参与学位评定过程,学生在实践中形成的技术报告或一些新发明、新装置,都能被认定为成果,鼓励学生在一线出成果、能转化。

此外,今年正式实施的《学位法》把实践成果与学位论文并列,都可申请学位答辩,为工程硕博士以实践成果申请学位,提供了法律保障。下一步,教育部将推动专项试点高校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和培养要求的工程硕博士学位成果实施细则。

多措并举,打造卓越“后备军”

除了已经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的高校,许多高校也先行成立了卓越工程师学院。

100%就业!32所高校,入选教育部名单7.png

就在3月22日,地方高校卓越工程师学院联盟成立,湖南工程学院、广州大学、济南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15所地方高校发起,构建地方高校工程教育共同体。

此外,各省也在积极建设省级卓越工程师学院。

2024年7月,江苏省遴选了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5所高校作为江苏省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同月,黑龙江省教育厅发文,支持哈尔滨理工大学和东北石油大学两所省属理工类高校,试点建设黑龙江省卓越工程师学院。山东提出5年内校企联合培养300名工程博士和1500名工程硕士的目标,山东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9所高校在去年7月获批山东省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单位。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地方高校聚力打造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试点的“样板间”,不仅扩大了工程教育改革的版图,更是与地区振兴发展需要的紧密对接。让更多的工程人才走到企业前线去,当好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化生产的桥梁。

工程教育,任重道远。

目前,以建设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为切口,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还处于探索阶段。不过,学校搭平台、企业给项目、导师同指导,促进学生在实践中真解决问题的全链条标准体系建设逐步完善,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正在不断增强,期待未来更多卓越工程师涌现,成为国家建设的“中流砥柱”。

注:本文内容来源软科,由江苏招生考试网团队(微信公众号:jszkwx)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