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用科技武装到牙齿,有人将玄学融入复习日常。当代高中学生的14种学习人设,你属于哪种?跟着江苏招生考试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冲动型
粗枝大叶的“送分童子”
试卷上永远留着“1+1=3”的魔幻计算、作文里“的、地、得”随机排列组合、解题思路如闪电般迅捷,但总在最后一步功亏一篑。常常因为看漏题目关键词、涂答案卡串行等“史诗级低级失误”痛失20分。
老师评语:“这孩子聪明,就是缺个脑子。”
2、考前临时抱佛脚型
时间浓缩大师
5天速成1个月课程,1小时背完300个单词,30分钟参透牛顿三大定律,只有考前一周才能看到他疯狂学习的样子。
在肾上腺素的加持下,大脑开启“超频模式”,虽然偶尔能创造低空飞过及格线的奇迹。但知识留存率堪比金鱼记忆,考完即清零,期末成绩单就像开盲盒一样刺激。
3、暗卷型
影子武士
白天伪装成青铜玩家云淡风轻,深夜化身刷题永动机,刻意营造轻松假象瓦解对手心理防线,实际偷偷在暗中构建知识壁垒,用信息差在考场上完成“暗杀式逆袭”。
常见口头语就是:“我也没复习”“这道题我蒙的”“你肯定考得比我好”。
4、科技依赖型
赛博世界原住民
写作业要摸着手机才能下笔,遇到难题秒开“作业帮”,写作文前必定要先搜上一搜,不搜就是没灵感。离开手机、平板就像失去大脑外接硬盘。
只可惜考场不让带手机,在科技的加持下,走捷径让他逐渐丧失独立思考能力,一旦断网连基础公式都推导不出。
5、佛系型
教育洪流中的孤岛
对成绩好坏不在意,一切顺其自然,面对考试排名如老僧入定,看到“距离高考还有XX天”标语内心毫无波澜,情绪稳定性碾压同龄人。
没有远大目标理想,只想平平安安随大流,不温不火搞学习,只可惜入佛太早,错失突破自我的关键窗口期,成为“清醒的掉队者”。
6、网红型
知识分享界的弄潮儿
用vlog记录五点起床刷题日常,在小红书发布“北大学姐笔记法”,直播间挂着“study with me”和别人一起视频连线自习。写个作业拍照1小时,修图半小时,真正学习时间只剩15分钟。
精心设计的学习人设收获万千点赞,只可惜过于沉迷虚拟人设导致精力分散,一到晒成绩单的时候就掉线。
7、自我怀疑型
精神内耗冠军
收卷前十分钟,把对的选择题答案改成错的,发卷前夜焦虑到啃完三支笔头,总觉得自己“不配考好”。
同学说几句悄悄话,他觉得别人在说他坏话;老师多提醒她几句,她感觉自己被针对了。长期被“别人家的孩子”阴影笼罩,超级不自信,导致形成“努力恐惧症”——越拼命越怕失败。
8、拖延型
不到最后一刻不动笔
寒暑假返校最后一夜,他开始一支笔创造奇迹,催他学习永远是“马上、马上”。每天从早上一睁眼家长就开始跟在屁股后面催,在大门关闭的最后一秒挤进学校。
靠极限操作惊险过关的快感,反而强化拖延惯性,形成“越拖越慢,越慢越拖”的死循环。
9、玄学型
考试占星师
考前在校园里虔诚地拜雕像,用塔罗牌占卜考试运势,上考场一定要穿NIKE的鞋,连文具都是金榜题名定制版,朋友圈必定转发“考神喷雾”。
对成功的渴望,对未知的焦虑,试图通过外部的“幸运”来缓解内心的紧张,但却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要知道努力和准备才是决定考试结果的关键。
10、兴趣驱动型
偏科大神
对擅长的学科充满热情,愿意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对薄弱学科则缺乏兴趣,甚至产生厌烦情绪。高考不是单科擂台赛,木桶效应可能让热爱的学科变成困住自己的认知茧房。
11、应试策略型
考场投机者
专注于各种考试技巧,就是不想深入学习,熟背“三长一短选一短”口诀,作文模板能应对所有命题,甚至研究出选择题概率分布规律。
套路化思维导致知识体系千疮百孔,遇到高考改革题型瞬间现出原形。
12、时间管理大师型
人间定时器
自己掌控自己的学习节奏,高效规划时间,日程本精确到分钟,连吃饭、上厕所都计算最优路径。
高度自律,学习从不用家长跟在屁股后面操心;埋头苦学,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精神内耗。大概家长口中的“梦中情娃”就是如此。
13、养生型
教室里的扫地僧
吃要吃好,睡要睡足,只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其它的多一点脑筋也不想动。双休必定睡到中午起,晚上十点一定准时睡,保温杯里泡着枸杞红枣茶。懂得可持续发展是好事儿,但可能在“养生优先”的自我暗示中,错失拼搏良机。
14、躺平型
演都不想演的透明人
上课走神,甚至直接睡觉,对老师讲的内容毫无兴趣,作业也常常敷衍了事,或者干脆不做。他们不再主动提问,也不再参与讨论,对学习完全失去了热情和动力。
对考试不再重视,觉得努力与否结果都一样,用“无所谓”的态度来掩饰内心的无助。社交方面,要么孤僻无朋友令家长担心,要么社交过度活跃,交友复杂令家长头疼。
这14种人设折射出Z世代在高压环境下的生存智慧与无奈妥协。有人用科技对抗焦虑,有人用幽默消解压力,有人筑起心墙自我保护。
但或许真正的成长,在于看清这些人设背后的自我,在理想与现实间找到平衡支点——既能戴上人格面具应对现实,又不丢失赤诚的学习初心。毕竟高考这场战役,终究要与自己并肩作战。
为助力新一届高考生和家长及时了解最新的高考资讯、综评、强基等升学途径、志愿干货、学习技巧、复习资料、各地模考试卷等信息,我们给大家建立了【招考网】江苏高考交流群。
欢迎添加苏小招微信(sxz028),发送:高考年份(如:2025高考),即可邀请您进群学习交流,还可以领取下方海报中任意一本电子版资料!
注: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由江苏招生考试网团队(微信公众号:jszkwx)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