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高一寒假不规划,高考后悔来不及!

普通高考高考复习   Ι  2025年01月20日
1251
摘要:相信很多家庭都面临同样困惑,高一寒假看似漫长,实则是为高考筑牢根基的黄金时段,规划好了,学习之路将事半功倍。​

“我家孩子刚高一,本想趁着寒假加把劲,可这学习规划完全摸不着头脑,到底咋做才能对高考有帮助啊?”相信很多家庭都面临同样困惑,高一寒假看似漫长,实则是为高考筑牢根基的黄金时段,规划好了,学习之路将事半功倍。快跟着江苏招生考试网小编一起来看看高一寒假如何规划吧。

明确高考目标,锁定努力方向

首先,要让孩子确立高考目标。

根据孩子目前的成绩,结合近三年各高校在本省的录取分数线,圈定出目标大学范围。

比如,孩子成绩中等偏上,对计算机专业感兴趣,就可以把目标设定为一所专业排名靠前的211高校。

假设这所高校该专业录取分数线超一本线80分,再分析各学科分数占比,确定每一科的提分目标。

这就像射箭找准靶心,目标明确了,寒假学习才有方向。

英语:听说读写全方位提升

词汇积累

每天背诵30-40个新单词,借助百词斩、墨墨背单词这类APP,利用碎片时间加深记忆。比如在排队、坐公交时都能刷一刷单词。

背单词时,仔细查看例句,掌握单词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每天早上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各安排20分钟进行单词背诵,这两个时间段大脑较为放松,记忆效果更好。

同时,每周安排2-3次,每次30分钟的时间对本周新学单词进行系统复习,通过默写、填空、造句等方式进行自我检测,查缺补漏。

语法与练习

复习高一上学期课本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语法,每天花1小时做相关练习题。

可以选用《五年高考三年模拟》《高考必刷题》等辅导资料,按照专题进行练习。

在做练习题的过程中,准备一个错题本,将做错的题目整理上去,详细标注错误原因,如语法知识点混淆、词汇辨析不清等。

每隔3-4天,复习一次错题本上的内容,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听力口语

听力与口语不能忽视,每天听20分钟英语新闻,像VOA慢速英语、BBC英语等,或者观看英语电影原声。

在听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做一些听力练习,如填空、选择等,训练听力理解能力。听完后,进行跟读训练,模仿播音员或电影角色的语音语调,注意连读、弱读等发音技巧。

每周找一个话题,进行3-5分钟的口语表达练习,可以自己录制下来,听一听发音和表达是否流畅,不断改进。

写作提升

每周写1-2篇英语作文,题目可以参考历年高考真题或者英语辅导资料。

写作时,注意运用平时积累的高级词汇和短语,提升作文的档次。写完后,找老师或者英语水平较高的同学帮忙批改,认真记录下批改意见,学习他们提出的更好的表达方式和语法运用。

同时,每周背诵1-2篇优秀英语范文,积累不同话题的常用句式和精彩表达,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模板。

语文:厚积薄发提升素养

阅读积累

每天阅读30分钟经典文学作品,像《平凡的世界》《围城》等。

准备一个读书笔记,在阅读过程中,记录下优美的语句、新颖的写作手法、富有哲理的观点等。

可以按照描写景物、人物、情感等不同类别进行分类整理,方便日后查阅。

每月至少阅读完一本书,并写一篇简短的读后感,锻炼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文言文学习

文言文是高考难点,每周学习3-4篇课内文言文,梳理实词、虚词含义和特殊句式。

借助《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逐字逐句分析文言文的字词意思,理解句子的翻译。

学习过程中,制作实词、虚词卡片,一面写词语,一面写释义和例句,随时拿出来复习。

每学完一篇文言文,进行一次总结归纳,强化对重点字词和句式的记忆。

写作训练

每周写1篇作文,从不同主题入手,如成长、社会现象、传统文化等,锻炼写作思维。写作前,先花10-15分钟进行构思,列出提纲,明确文章的结构和要点。

在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积累的素材,使文章内容丰富、有深度。

写完后,自己检查语法错误、错别字等问题,也可以和同学交换作文,互相提出修改建议。

同时,关注时事热点,如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媒体的评论文章,学习其观点和表达方式,积累时事素材,让作文更具时代感。

数学:巩固拓展双管齐下

知识回顾

回顾高一上学期数学的重点知识和错题,按章节进行系统复习。

比如先复习函数这一板块,重新梳理函数的概念、性质、图像等知识点。

结合课堂笔记和教材,理解每一个知识点的推导过程和应用场景。

每天花2-3小时做练习题,练习题可以选择课本上的经典例题、课后习题以及辅导资料上的专项练习题。

在做题时,不要急于看答案,要认真思考,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

错题整理

每做完一套题,认真分析错题原因,将错题整理到错题本上。

对于因为知识点掌握不牢导致的错误,重新学习相关知识点;

对于因为解题思路错误导致的问题,总结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并在错题本上注明。

每隔一周,对本周整理的错题进行一次集中复习,重新做一遍错题,检验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正确的解法。

预习拓展

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提前预习下学期的数学知识。

先通读教材,了解基本概念和公式,尝试做课后简单习题。

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标记,在新学期学习时重点关注。

预习过程中,可以结合一些线上课程资源,如哔哩哔哩上的数学教学视频,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新知识。

每周安排3-4小时的预习时间,为新学期的学习减轻负担,抢占学习先机。

其他学科:构建体系,强化记忆

对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这些学科,利用寒假搭建知识框架。

每天安排1-2小时复习上学期内容,整理知识点,绘制思维导图。

比如物理的力学部分,通过思维导图梳理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各种力的概念、特点、产生条件和计算方法,以及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相关知识。

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对于化学,可以按照元素周期表的顺序,复习各个元素的性质、化合物的特点以及化学反应方程式。

生物则注重对细胞结构、功能,遗传定律等重点知识的梳理。

政治、历史、地理学科,要注重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例如历史学科,以时间为线索,将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点进行整合,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

在复习过程中,结合教材和笔记,强化重要概念和公式的记忆。

可以通过制作记忆卡片、背诵口诀等方式,提高记忆效率。

比如地理学科中,记忆中国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可以通过“京津沪渝宁陕甘,两湖两广两河山,苏浙闽赣云贵皖,港澳台琼辽吉黑,内蒙青海疆藏川”这样的口诀来帮助记忆。

高一寒假是高考这场马拉松的关键补给站。

合理规划学习任务,朝着目标坚定前行,未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的自己。

为助力新一届高考生和家长及时了解最新的高考资讯、综评、强基等升学途径、志愿干货、学习技巧、复习资料、各地模考试卷等信息,我们给大家建立了【招考网】江苏高考交流群。

欢迎添加苏小招微信(sxz028),发送:高考年份(如:2027高考),即可邀请您进群学习交流

sxz028.jpg

注: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由江苏招生考试网团队(微信公众号:jszkwx)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