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后,考生们来到填报志愿的又一大关,2023年,有哪些新增专业,填报专业、选择专业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权威发布,新增21个新专业
据了解,今年4月教育部发布最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3年有21个新专业被正式纳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包括金融审计、国际法、司法鉴定学、工会学、家庭教育、孤独症儿童教育、数字人文、资源化学、地球系统科学、数据科学、生物统计学、生物材料、电动载运工程、飞行器运维工程、安全生产监管、未来机器人、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医工学、乡村治理、航空安防管理、无障碍管理等。
根据五部委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到2025年,我国要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的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设立新专业将是一种常态化。
面对新增专业
选专业该不该追“新”?
1、以个人兴趣和定位为出发点。
符合考生自身的兴趣爱好且满足专业报考条件是选择新增专业的基础。建议考生家长增进对新专业的了解,包括其招录条件、师资力量、专业的培养方向等,再理性判断。
2、参考院校专业录取平均分。
考生家长报考新增专业时,可以参考所报院校整体专业录取分数段的平均值,根据分数情况判断是否符合条件。
3、选择有相关优势专业的院校。
考生和家长可以查看其交叉领域涉及的范围,院校是否有优势学科和特色培养课程,建议尽量选择在某一领域就有学科特色和优势的院校。
选择专业
应该关注哪些方面?
1、看学校开设专业的实力。
根据考取的分数排位、往年高校专业录取数据以及当年在所在省有招生计划的高校等资料,综合考量可以报考的大学。通过高招咨询会,直接咨询学院相关老师了解具体的专业情况。
2、判断自己是否符合专业报考要求。
除了分数排名等情况外,还具体看一下,院校专业录取是否有其他要求。考生报考专业时要仔细阅读高校招生章程,查询预报考的专业是否存在特殊要求,以及自身条件是否满足等。
3、了解院校专业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就业情况。
对于想选的专业,在大学里主要学习哪些课程以及实践技能?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在做出专业选择前了解这些方面很重要。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选择专业时,应该明确对专业的感兴趣程度,考生可以根据个人特点,评估自身能力、兴趣、性格、价值观等来选择。
注: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由江苏招生考试网团队(微信公众号:jszkwx)排版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