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在高一选课和高三志愿选择的时候,都会涉及专业的选择。我国高校到底有多少专业供我们选择,这些专业具体学些什么,将来就业方向是哪些?今天,江苏招生考试网小编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教育学类有哪些专业,就业方向又如何吧。
1.教育学(专业代码:040101)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教育实际工作能力的中、高等师范院校师资、中小学校教育科研人员、教育科学研究单位研究人员、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教师工作的基本技能。
主要课程: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通论、教学论、德育原理、教育社会学、教育统计测量评价、教育哲学、中小学语文或数学教学法等。实践环节:教育见习、实习、社会调查、教育调查等,一般安排时间总数不少于20周。
就业方向:既包括各类院校、学院,社区服务社,咨询组织,文化组织,还包括司法系统、国家级协会、委员会、研究与开发中心,政府教育部,甚至是金融机构和传媒行业也同样适合教育学专业的学生。教育方面的职业一度被认为是讲授的职业,往往在小学、中学或者学院、大学里。其范围已被大大拓展,在许多专业领域也已得以发展,这其中包括指导咨询、图书管理员、媒体专家、学校的社会工作者等。
2.科学教育(专业代码:040102)
培养目标:科学教育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能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掌握科学教育及相关学科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时代特征、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通论、教学论、德育原理、教育社会学、教育统计测量评价、教育哲学、中小学语文或数学教学法等。
就业方向:初中科学教师,小学科学教师等。
3.人文教育(专业代码:040103)
培养目标:人文教育专业培养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技能,具有一定理论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既能胜任中学综合文科“人文与社会”课程教学需要,又能适应历史、中文、政治分科教学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人才。
主要课程:中外文化史、文学概论、社会学研究、美学原理、管理学通论、科学研究方法、现代汉语、中外名著选读、民族与宗教、人文课程资源开发研究、自然与人文、科学与人文等。
就业方向:基础教育文科教师,从事中小学综合文科、历史与社会、地理等人文教育教学工作,以及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公务员、新闻、秘书等其他社会工作,在各级党政机关部门,旅游、各类企业、服务业等经济实体从事多方面的管理或服务性工作。
4.教育技术学(专业代码:040104)
培养目标: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能够在新技术教育领域从事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的教育技术学科高级专门人才,包括各级师范院校和中等学校教育技术学课程教师以及各级电教馆、高校和普教的教育技术人员。
主要课程:教育技术学、教学系统设计、计算机教育基础、网络教育应用、远距离教育、电视教材设计与制作、教育技术研究方法、教育传播学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媒体制作实践、课程设计与开发实践、教育实习等,一般安排不少于20周。
授予学位:可授教育学或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可以报考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岗位和教辅岗位。主要从事各级各类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和教辅、企事业单位绩效管理者与培训设计师工作、教育科技产品研发与应用工作。各级电教馆、高校和普教的教育技术人员各省市、区县电教馆(站)主要从事电教管理、课题研究、教育信息化建设("校校通"工程、信息技术教育等等)相关工作;学校教育技术系从事教育教学和研究管理工作;部委机关、部队、厂矿企业、外资企业的宣传部、教育部门,特别是企业职工培训工作是一个新的工作热点;中小学校、教育机构、职业技术学校等主要是电教管理、课件制作、信息技术教育课等;各级各类电视台、广播电台站、视频网络公司、教育机构,从事教育节目制作与摄影摄像工作;网络教育机构、在线学习机构、教学设计师、移动学习资源开发师、e-learning资源开发与管理等等。从事教育软件的设计和开发工作;出版社编辑、多媒体设计、平面设计,动画制作公司从事二维动画,三维动画制作等工作。
5.艺术教育(专业代码:040105)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并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综合艺术特长的人才,为学前教育、基础教育、特殊教育学校与机构输送从事儿童综合艺术教育的教师和社会工作者。
主要课程:艺术概论、学前教育概论、特殊教育概论、艺术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外音乐史、中外美术史、艺术欣赏、中外文学名篇欣赏、综合艺术创作原理与实践、艺术康复与治疗、乐理、视唱练耳、声乐基础、钢琴基础、钢琴合奏、和声学、曲式学、歌曲伴奏写作、歌曲创作、乐器基础、合唱与指挥、学校乐队编配与排练、舞蹈、儿童舞蹈表演与创作、素描、色彩、中国画、书法、写生、美术创作、美术设计、艺术专业外语等。
就业方向:适宜从事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工作,亦可在艺术研究单位从事研究工作,或在各级文化单位和业余艺术学校从事艺术训练工作。
6.学前教育(专业代码:040106)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以及其他有关机构的教学、研究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学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幼儿教育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在托幼机构进行保育、教育和研究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普通心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教育社会学、声乐、舞蹈、美术、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保健学、幼儿教育研究方法等。
就业方向:幼儿园教师
7.小学教育(专业代码:040107)
培养目标:小学语文、小学数学教师。掌握小学教育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小学教育研究和管理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外语达到大学英语三级水平,计算机达到国家一级水平。能说标准的普通话,“三笔字”书写规范;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有组织课外活动、开展班级工作和学生思想工作的能力。能胜任小学教育和各科教学工作;
主要课程:中国文学史、高等数学基础、现代科技概论、班主任工作艺术、教育行政管理学、现代科技概论、教育学、心理学、中国文化史、教育原理、小学语文教学概论和小学数学教学概论等。
就业方向:小学语文、小学数学教师。
8.特殊教育(专业代码:040108)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知识和能力。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心理和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和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实际教学工作并能进行理论研究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教育学、心理学、医学。特殊教育导论、盲童心理与教育、聋童心理与教育、弱智儿童心理与教育、残疾儿童生理与病理、残疾儿童康复、特殊教育技术。
就业方向:能在特殊教育机构及与特殊教育相关的机构从事特殊教育实践、理论研究、管理工作等。
9.华文教育(专业代码:040109T)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和第二语言教学理论,具有扎实的汉语言语能力与言语交际能力,掌握汉语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熟悉中国国情与社会文化且能够胜任华文教育工作的师范型人才。
主要课程:教育学、心理学、第二语言教学论、综合汉语、汉语听力、汉语口语、汉语阅读、汉语写作、汉英语言对比、英语听说与写作、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华文化、外国文学、对外汉语教学法、现代教育技术等。
就业方向:海外华文教育事业,服务于广大华侨华人,将所学知识服务于海外华人华侨社会,成为联系祖籍国与居住国之间的友好使者,多元文化的传递者,携手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共同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毕业生适合在海外华文教育机构、海外华文媒体、华人社团等机构从事汉语教师、编辑、记者等工作。
10.教育康复学(专业代码:040110TK)
教育康复学是顺应社会发展需求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在医教结合、综合康复理念指导下,整合教育与康复的手段和方法,有效地为兼具教育与康复两种需求的人提供服务的一门综合科学。它涵盖教育学(包括特殊教育学)、康复治疗学以及心理学的相关内容。教育康复学的研究成果广泛运用于听力障碍、言语语言障碍、心理障碍、智力障碍、自闭症、脑瘫、学习困难等有特殊需要的人群。
培养目标:能够在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资源教室、康复中心、民政福利机构、医院相关科室、研究机构等从事言语障碍、听觉障碍、语言障碍、认知障碍、心理障碍、运动障碍等患者的评定、康复、教育、咨询及康复辅具研发的专业工作者。
培养要求:本专业具有丰富的教学与临床资源,依托于言语听觉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其临床实践基地为本科生的教育康复课程提供了一流的实验和实践平台,在培养过程中将教学、科研、实践融为一体,注重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并鼓励学生在本科阶段报考教师资格证、助听器验配师等多种国家职业资格认证。
就业方向:从教育康复学专业学生毕业去向上看,其就业领域十分广泛。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各类特殊教育学校1767所、听力语言康复机构1059所、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30所、智力残疾康复机构798所、儿童福利院397所,另有大量的社会康复机构等,这些学校与机构都需要大批教育与康复的专业人员。
11.卫生教育(专业代码:040111T)
国家卫生信息化“十二五规划”报告中指出,卫生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着缺乏顶层设计和信息标准,信息孤岛和信息瓶颈问题突出;医疗服务机构之间总体协同效果差,信息系统之间缺乏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机制,卫生机构现在采用的分散式系统建设模式,即独立建设系统通常都存在着投资分散而导致的系统质量差、多点维护成本高、建设周期长以及信息准确、安全性能低等一系列问题。
主要课程: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健康教育学、预防医学、儿童健康评估、儿童卫生与保健、心理咨询与辅导、学校卫生管理与实践等。
就业方向:学校:卫生保健教师、健康教育教学、卫生保健服务
12.认知科学与技术(专业代码:040112T)
本专业培养能够在新技术教育领域从事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的教育技术学科高级专门人才,包括各级师范院校和中等学校教育技术学课程教师以及各级电教馆、高校和普教的教育技术人员。
主要课程:认知科学导论、认知神经科学、社会神经科学、脑与行为、心理学、语言学、逻辑与认知、计算机科学导论、人工智能等
就业方向:该专业毕业生可在各类高、中等学校,各级电教中心、电视台、网络中心、广告公司以及信息产业各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和开发等工作。
13.融合教育(专业代码:040113T)
培养目标:该专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致力于培养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品质、扎实的融合教育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能够在普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资源中心(教室)、融合教育中心等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从事教育教学、巡回指导、管理与研究等工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贡献力量的专门人才。
14.劳动教育(专业代码:040114TK)
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劳动教育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鲜明的思想性,强调劳动者是国家的主人,一切劳动和劳动者都应该得到鼓励和尊重,反对一切不劳而获、崇尚暴富、贪图享乐的错误思想;二是突出的社会性,要求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认识社会,强化责任担当意识,体会社会主义社会平等、和谐的新型劳动关系;三是显著的实践性,以动手实践为主要方式,引导学生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学会建设世界,塑造自己,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目的。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积极的劳动精神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具备专业的教育教学能力、专门的劳动技术技能,适应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需要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该专业学生通过学习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加强对劳动教育方式方法的具体指导,要求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
主干课程:教育学、教育学概论、普通心理学、德育原理、教育社会学等。
学科要求:该专业对学科要求不高。
注: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由江苏招生考试网团队(微信公众号:jszkwx)排版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