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级

大学、城市与专业哪个更重要?值得考生和家长深思!

普通高考志愿填报   Ι  2022年03月07日
6105
摘要:每年的志愿填报都是所有家长及考生最焦虑的事情,在面对学校、城市与专业这三个方面,很多人像无头苍蝇一样,没有头绪。江苏招生考试网小编搜集整理了相关问题的解答,一起来看看吧!

  每年的志愿填报都是所有家长及考生最焦虑的事情,在面对学校、城市与专业这三个方面,很多人像无头苍蝇一样,没有头绪。江苏招生考试网小编搜集整理了相关问题的解答,一起来看看吧!

  一、选专业

  一定要是你喜欢的!

  调查显示每年有接近70%的大学生从事与大学专业无关的工作,原因多为大学所学专业不是自己喜欢的。相对于美国大学生都是因为性格兴趣来选择专业,中国竟然有超过55%的学生不喜欢自己的专业!

  而那些大学期间表现很好的学生,往往都是以兴趣为导向来选择的专业。世界变得太快,我们根本把握不住。现在受欢迎的专业很可能在十年之后就属于夕阳专业了,十年前比较火的专业:机械、冶金、传媒等如今已经开始渐渐衰落。

  而十年前大家瞧不上的"小三门"专业,比如音乐、美术、动漫等,现在反而就业行情越来越好。所以选择专业时不要去过分迎合时代,尽量按照自己的性格兴趣选择,任何一个行业做到领军人物,都是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充满热爱和兴趣。

  二、大学和专业如何抉择

  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曾说过,如果一个学生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居然拥有了某种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是耶鲁教育最大的失败!

  耶鲁致力于领袖人物的培养,本科教育的核心是通识,是培养学生批判性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所以当大学和专业因为分数问题需要选择时,建议你首选大学。

  大学四年是一个受熏陶的过程,大学提供的四年文化氛围,是对一个人习惯和能力培养的重要影响,同时大学同学也是你一生的人脉,层次越高的大学就拥有越好的人脉资源。

  但我们为了大学舍弃专业时要有"度",我们选择的专业绝不能是讨厌的,当你讨厌自己的专业时,你认识的人,你的专业同学,你的社交圈子便不存在什么志同道合了。

  三、大学和城市

  一般来说大学、专业和城市的排序是:大学>城市>专业,但这针对的是志愿填报时迷茫不知所向的考生,当你拥有明确的院校和专业目标时,你只需努力实现你的目标即可,并在目标实现后,去热爱它,一定要不遗余力;

  但当你完全不知道未来四年何去何从时,尽全力找一个你能填报的最好的学校吧。

  但凡事都有例外,志愿填报亦然,如果你的成绩只能上一所二本或者民办、独立的二本院校,建议你选择去往大城市的院校。

  繁华的大都市拥有更好的机会、更多的机遇,你接受的信息量、交往的人的眼界和视野,还有城市发达给你带来的冲击,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既然是上大学,你选择的城市当然也不能太差。条件允许的话,至少也得去个二线城市或省会城市。要是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商业活跃相对较强,对大公司、大品牌和优秀人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的城市。

  起码得是一个人口超过500万、有地铁或者有大型超市、中心商务区的城市吧。大学期间,"知识"虽然比"见识"更重要,但也不能完全没见识。

  至少也应该熟悉城市的环境,尝试做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为自己将来融入社会打下基础,一心只读圣贤书只适合那些铁了心要做学术和科研的学生。

  四、该不该留在故乡?

  你应该离开家乡去远方上大学,大学期间知识很重要,见识亦然。见识要靠接触不一样的东西感悟到的。一辈子待在一个地方,从不知外面的世界,怎么增长见识?

  世界很大,你应该趁着上大学出去看看。否则你都不知道豆花还可以咸着吃、馒头面条也能当饭吃。

  所以,如果你在南方,就去北方上大学吧;你在北方,就去南方上大学吧;你在山里,就海边上大学吧;你在海边,就去看得到山的地方上大学吧。

  见识不一样的城市,人群和文化,会大大拓宽你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五、比学校更重要的,是能力

  不断地有家长问我:老师这个大学就业怎么样?好找工作吗?

  我不知道怎么回答,我也找不到一个让家长、考生和自己都信服的答案。上大学不能太功利化,读书不是做生意。

  很多人认为上大学就是为了找份好工作,我认同。恰恰是因为这样,拥有能力才显得很重要。

  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饭碗完全寄托在一纸文凭,其实是非常危险的。文凭或许会蒙蔽你的眼睛,让你看不清现实情况,找不准自己到底在社会上的位置。

  现今社会,我们99%的人都可以被取代:被更有能力、更年轻、更有精力的人取代,努力提升自己,成为自己行业的翘楚,自己被取代的可能性也就越低。

  仅仅想靠进入一所大学,拿到一个毕业证和学位证就可以让自己的人生一劳永逸,这是痴人说梦。

  不管是在大学还是毕业后,你需要掌握以下能力: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有这些本领在,世界在变、我心不慌。

  另外,如果大学对学生的影响力还不如城市,那只能说明是大学教育的失败,不能说是城市就有多牛。

  在英美国家,小镇上学、大城市就业,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哈佛大学与MIT的大学生从不会抱怨波士顿郊外的康桥小城,他们的见识来自浩瀚的图书馆以及那些学富五车、风度翩翩的教授,而不是纽约洛杉矶的霓虹灯。

  如果你理解这层含义,你就不会纠结于我到底是选择兰州大学还是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虽然这两个学校河南的录取分数非常接近。

  俞敏洪老师说过,大学是一个人习惯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一所好的大学能够塑造出一个优秀的人才;

  而一所环境糟糕的大学也可能磨灭一个学生所有的学习热情。

  不要太纠结与某个大学多少国家重点实验室,又有哪个导师发了一篇影响力的国际性论文,这些跟我们本科生关系不大,大学的精髓在于创造一个无与伦比的环境,精心打磨她的学生,让他们灼灼生辉。

  注:本文内容来源综合评价信息平台,由江苏招生考试网团队(微信公众号:jszkwx)综合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lQLPDhsSs_3g7AzNAkTNAu6wsp3jO75UgSwB71D8PIBiAA_750_58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