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连读7年,可以拿本科文凭,成为有编有岗的乡村教师。在高考“师范热”升温的当下,今年中考南通等地区的这一政策显得分外亮眼。
今年江苏省在南通、盐城、徐州率先开展“七年贯通培养定向师范生”试点,招收当地优秀初中毕业生,就地培植基础教育的“种子”师资。“让最优秀的人当老师”如何从期望落到实处,给乡村教育注入“源头活水”,这个问题如今有了新的“样本”。
“尖子生”读师范,新时代有新举措
在试点地区,“七年贯通培养定向师范生”都安排在重点中学之前录取,南通首批招收104人,盐城招生计划80人,徐州招生计划为40人。
在盐城,据统计有2000多名初三毕业生参与面试角逐,面试过后,基本按中考成绩择优录取。在南通,录取学生平均成绩在全市考生中位列前4.4%,是绝对的“尖子生”。
南通市教育局局长郭毅浩介绍,在上月底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组织实施的定向生面试中,符合条件参加面试的学生有1259人,考录比达12:1。104个录取计划一次性录满,其中700分以上(含)43人,690分以上(含)90人,均分697.9分,超过南通各县(市、区)重点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
从分数来看,该项目无疑为当地留下了乡村基础教育的好苗子。尽管近两年高考师范生的录取持续升温,但真正最终能进入乡村中学的名校师范生还是屈指可数。而2016年起江苏启动的高中起点师范生定向培养试点,将录取分数线限定为不低于二本分数线,低于初中起点的本项目。
通过“定编定岗”方式,提前“锁定”当地优质生源,在南通早有尝试。早在2007年,南通市依托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全国率先启动“初中起点五年一贯制师范定向生”培养试点工作。“这在当时正是为了解决农村小学优质教师流失,乡村教育面临‘枯萎’的危机。”郭毅浩告诉记者,截至2020年,该项目共招收11届2262名师范定向生,已毕业8届共1635人。经过13年持续探索,“初中起点五年一贯制师范定向生”项目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2018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此次多地试点的“七年贯通培养定向师范生”,将在原有五年制的基础上,由本科院校负责后两年的培养。郭毅浩表示,这主要是为了适应江苏小教师资本科化进程的需要,也有利于定向师范生后期持续发展,对实现省域教育总体现代化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
创设优质空间,确保“教得好”“发展优”
纵贯7年的培养,对于约14岁的“准教师”来说,是很关键的塑造期。如何创设优质空间,让他们既“教得好”,又“发展优”,培养单位正在试水新的课程体系。
为了迎接今年秋季入学的40名首批定向生,最近,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会同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正式完成了“七年贯通培养定向师范生”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与制订工作。该校教务处处长王宁介绍,他们专门邀请了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等省内本科高校、同类型的专科院校教务主管部门,徐州及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参加,多方听取意见,力求形成科学、适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相较于以前的五年制、三年制、卓越男幼师培养计划,‘七年贯通培养定向师范生’将更加注重文化素养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院长王清风介绍,在刚入校的两年半时间内,主要侧重文化基础课学习,同时艺术技能跟进,“我们反复和普通高中及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对接,讨论一系列的高中课程开设方案,并进行优化整合,力求学生打牢科学文化基础。”
“我们把未来从教要求作为定向培养师范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孙国春告诉记者,“七年贯通培养定向师范生”的前五年在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培养,后两年在南通大学培养。1-4年级的第一阶段可视为基础训练阶段,帮助学生达到小学教师从教的基本素质要求。5年级开始,定向生将与当地县(市、区)及其以上学科带头人按1:1结成师徒对子,在师傅具体指导下,完成师傅原来承担的全部教育教学任务。6-7年级为反思提升阶段,积累小学教育研究的初始经验,根据兴趣特长安排至小学名特优教师工作站(室)深度参与教研活动。。
滋养乡土情怀,才能“留得住”“用得好”
定向师范生的初衷,是为了给地方基础教育补上最薄弱的一环,而不可否认的是,部分师范生在入门时候抱着“捧碗”的态度,甚至将项目作为“跳板”。孙国春表示,除了教育服务5年的刚性要求之外,让定向师范生成为乡村教育的坚实力量,还需要让他们适合一方水土、滋养乡土情怀。
乡村教育正在重新唤醒
教育是乡村的精神家园,对乡村社会发展无疑有重要意义。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师范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到乡村任教,农村骨干教师纷纷“出走”,乡村教育“沦落”到教育底层。在这样的背景下,多地出台举措推动本土顶尖学子投身乡村教育,让人为之一振。
本文内容来源人民网,由江苏招生考试网团队(微信公众号:jszkwx)综合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